【必背考點】2006年1月10日,伊朗于不顧各方的強烈反對,恢復了核燃料研究活動。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35個成員在維也納通過歐盟方面提出的一項決議,決定將伊朗核問題向聯合國安理會報告。
【相關鏈接】2006年2月4日伊朗總統(tǒng)內賈德要求國際原子能組織中止在核問題上采取的自愿合作措施,不再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對伊朗核設施進行突擊檢查。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命令書中說,根據議會通過的相關法律,自5日起,伊朗必須中止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并且停止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guī)定之外的自愿合作措施。伊朗將繼續(xù)致力于研究和開發(fā)核能技術,并且準備將這樣的技術用于和平目的。伊朗所有的核活動,仍然會遵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保障規(guī)定以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過,艾哈邁迪-內賈德并沒有明確提到重啟關鍵的鈾濃縮活動的時間。艾哈邁迪-內賈德還抨擊當天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的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決議是在某幾個國家的壓力下做出的毫無法理依據的決定。
2月4日,中國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維也納通過歐盟方面提出的將伊朗核問題向聯合國安理會報告的決議投了贊成票。
【背景知識】伊朗的核計劃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其核技術主要從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核電站的問題,并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fā)展核武器,并對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國將伊朗列為3個“邪惡軸心”國之一。2003年初,當伊朗宣布發(fā)現并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后,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并威脅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以便對伊朗進行制裁。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法德英3國的積極斡旋下,伊朗為解決核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2004年6月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理事會成員國提交一份秘密報告,認為伊朗在當年4月前沒有向該機構申報進口了用于先進的第二代濃縮鈾離心機的零件及其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理事會11月25日舉行會議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避免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其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不利局面。之后,伊朗又多次強調,鈾濃縮的中止只是暫時行為,將在適當的時候恢復。
【必背考點】2006年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即“六國方案”。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于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并呼吁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
【考點拓展】方案支持伊朗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guī)定發(fā)展民用核能權利,支持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在伊朗建設輕水反應堆,并由在俄羅斯的鈾濃縮工廠定期提供燃料。方案規(guī)定,取消對美國和歐盟制造商向伊朗出口民用航空設備和通訊裝備的限制,增加對伊朗的直接投資以幫助其融入全球經濟,支持伊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支持在高科技領域與伊朗展開合作等。方案還要求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展開全面合作,中止所有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并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恢復執(zhí)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xù)和擴大,不會中止。
【相關鏈接】中國外交部就伊朗核問題表明的中方立場:中方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主張以談判方式通過外交途徑早日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國際原子能機構把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后,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伊核問題仍有空間。
【必背考點】9月10日伊朗稱不會接受任何條件作為就其核計劃開展談判的前提條件,此外伊朗還否認了將暫停鈾濃縮活動的說法。同日,美國務卿賴斯表示,美國推動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將可能集中在切斷伊朗獲得國際資金的途徑。
【相關鏈接】8月22日伊朗正式答復“六國方案”。 拉里賈尼在向六國遞交答復的同時,表示伊朗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做出答復的,并愿意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來處理核危機,還準備于次日與有關國家就解決核問題重開談判。但伊朗與歐美在伊核問題上的矛盾立場依然存在。這種矛盾就是:伊朗希望發(fā)展核技術,而歐美堅決反對。這是伊朗核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的關鍵所在。
【考點拓展】有關媒體分析認為,近來美國對伊朗政策已經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轉變。美國政府對伊朗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對伊政策選擇面非常狹窄,制裁或打擊都不能放到臺面上來。首先,無論是美國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都未發(fā)現伊違規(guī)的確鑿證據。其次,伊朗國力較強,地廣人眾,民族凝聚力強,擁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灣軍事基地的彈道導彈,絕非伊拉克可比。第三,伊核設施分散、隱秘,即使對伊核設施發(fā)動外科手術式打擊,也難以成功。第四,除以色列外,對伊朗動武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難組建新的“意愿者同盟”。
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態(tài)度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第一,伊朗是美國全球地緣戰(zhàn)略擴張中志在必奪的一環(huán)!9·11”事件后,美國發(fā)動了兩場戰(zhàn)爭,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軍事上對伊朗形成夾擊之勢。一旦拿下伊朗,美國就可以自西向東,把這三個伊斯蘭國家連成一片。從“大棋盤”上看,美國第一步可以滲透南亞;往北可與北約東擴呼應,并配合俄羅斯周邊國家的“天鵝絨革命”;往東可與其新的亞太戰(zhàn)略呼應,牽制它想像中的“潛在對手”中國。 第二,伊朗是美國推行其意識形態(tài)的一塊絆腳石。美國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必須征服伊朗。否則,美國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進程”就可能泡湯,推翻了一個“暴政”,很可能又迎來一個“神權”,而且還可能明里暗里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選中獲勝的什葉派聯盟和庫爾德政黨,還有中東反美勢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國不能容忍這種局面繼續(xù)存在。第三,從經濟利益和能源戰(zhàn)略考慮,美國也必須征服伊朗。美對伊朗政策的調整希望達到三個目標:一是與歐結成對伊統(tǒng)一戰(zhàn)線,避免歐美為伊朗離間,并借此彌合大西洋兩岸關系。二是通過外交手段暫時或永久性凍結伊濃縮鈾活動,推遲伊發(fā)展核武時間。三是通過外交手段推動伊核問題國際化,并為對伊采取進一步行動贏取國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