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fā)揮》是滑壽在元代針灸科教授忽泰《金蘭循經取穴圖解》一書的基礎上補注、改編而成。原書三卷,編成于元至正元年(1341),約刊于明洪武初年,此原刊本早佚;南京圖書館現(xiàn)藏有明抄本一部,抄自早期刊本或抄本;嘉靖間有薛鎧重刊本,今也不存;萬歷間,二十四種本《薛氏醫(yī)案》及《醫(yī)學集覽》兩部醫(yī)學叢書所收《十四經發(fā)揮》均出自南京太醫(yī)院重修本;又日本早在慶長元年(1596)即刻有此書單行本,此本已佚。今考現(xiàn)存最早寬永二年(1625)刻本,源出于薛鎧?,較上述兩種叢書本更接近原書舊貌。
《十四經發(fā)揮》中卷所載十四經穴歌及經脈病候均系滑壽新增;下卷內容均由滑氏據《圣濟總錄》補輯,F(xiàn)存各本均載有"伏人尺寸之圖"、"仰人尺寸之圖"二幅,但此二圖在各本中位置不同,日本刻本及《醫(yī)學集覽》本總目錄于此二圖題前均注明"附"字,可能此二圖系后人所附。
此書采用"循經考穴"的方式,對《金蘭循經》所載周身三百五十四穴逐一歸經,并完全按《靈樞·經脈》十二經流注次序及方向加以排列,對于后世腧穴歸經及其排列法產生很大影響。明中期楊《針灸集書》、清初嚴振《循經考穴編》均為此派的代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