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區(qū)皮膚和淺、深筋膜的特點以及背淺部的肌肉,已述于第五章。本章主要介紹脊柱區(qū)深層的解剖。
脊柱區(qū)的肌肉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層:第一層為斜方肌和背闊。坏诙䦟釉陧棽坑袏A肌和肩胛提肌,在背部有菱形肌和上、下后鋸肌;第三層為豎脊肌和橫突棘。坏谒膶影棽康淖嫡砑∪汉脱巢可顚拥囊恍┬〖。
一、夾肌
夾。▓D11-3)起自項韌帶下部和上位胸椎棘突,肌纖維斜向外上方,分為二部:頭夾。╯pleniuscapitis)在胸鎖乳突肌上端的深面,止于乳突下部和上項線的外側部;頸夾肌(spleniuscervicis)在頭夾肌的外側和下方,止于上位三個椎的橫突。一側夾肌收縮使頭轉向同側,雙側收縮使頭頸后仰。二肌均由第2-5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支配。
二、上、下后鋸肌
上后鋸肌serratusposterior superior位于菱形肌深面,起于項韌帶下部、第6、7頸椎和第1、2胸椎棘突,肌纖維斜向外下方,止于第2-5肋骨肋角的外側面,作用為上提肋骨以助吸氣。下后鋸肌serratasposterior inferior位于背闊肌中部的深面,借腱膜起自下位兩個胸椎棘突及上位兩個腰椎棘突,肌纖維斜向外上方,止于下4肋骨肋角外面,作用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協(xié)助膈的吸氣運動。以上二肌均受肋間神經支配。
三、腰上三角和腰下三角
腰上三角superiorlumbar triangle(圖11-1)由下后鋸肌、腹內斜肌與豎脊肌所圍成。如果下后鋸肌與腹內斜肌在第12肋的附著點不相互銜接,則第12肋亦參與構成一邊。三角的底為腹橫肌腱膜,頂為背闊肌所復蓋。肋下神經、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在腹橫肌的淺面經過,故經腰部切口進行腎切除時,需注意這些神經,以免損傷。腰上三角為腹的后壁的薄弱點之一,腹膜后膿腫可自此三角穿破,腹腔內容物有時也可從此處突出,形成腰疝。
腰下三角inferiorlumbar triangle(圖11-2)由背闊肌、腹外斜肌與髂嵴圍成。三角的底為腹內斜肌,表面無肌層復蓋,為腹后壁的一個薄弱區(qū)。腹膜后膿腫可從此處穿破,但形成疝的機會較少。醫(yī)學 全在.線提供m.payment-defi.com
四、豎脊肌
豎脊。╡rector spinae)(圖11-3)為脊柱后方的長肌,下起骶骨背面,上達枕骨后方,填于棘突與肋角之間的溝內。它以總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為三部:外側為髂肋肌iliocostalis,止于肋角;中間為最長肌longissimus,止于橫突及其附近肋骨;內側為棘肌spinalis,止于棘突。各肌還有一系列副起點發(fā)出的小肌束參與:髂肋肌的副加小肌束起于髂嵴、肋角和頸椎橫突;最長肌的小肌束起于骶骨、肋角和全部橫突;棘肌的小肌束起于胸椎和頸椎的棘突。豎脊肌兩側同時收縮可使脊柱后伸,是維持人體直立姿勢的重要結構,故又名豎軀干肌。一側豎脊肌收縮,可使軀干向同側側屈。豎脊肌受全部脊神經后支支配。
圖11-1 腰上三角
圖11-2 腰下三角
圖11-3 背深層肌
五、橫突棘肌
橫突棘肌transversospinales由多個斜肌束組成,排列于由骶骨至枕骨的整個脊柱的背面,為豎脊肌所掩蓋。肌束起自下位椎骨的橫突,斜向內上方,跨越1-6個椎骨不等,止于棘突。由淺而深可分為三層:淺層為半棘肌semispinalls,肌纖維較長而直,斜跨4-6個椎骨,位于背部和項部,其中頭半棘肌向上附著于枕骨上項線以下的骨面;中層為多裂肌multifidi,肌纖維短而略斜,斜跨2-4個椎骨,深層為回旋肌rotatores,肌纖維最短,只斜跨一個椎骨。兩側橫突棘肌收縮,可使軀干后伸,單側收縮可使軀干向同側側屈并轉向對側。橫突棘肌受全部脊神經后支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