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主要食物的營養(yǎng)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指其所含營養(yǎng)素和熱能可滿足人體營養(yǎng)需要的程度而言,包括營養(yǎng)素種類是否齊全,含量多少及相互比例是否合適,是否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各種食品其營養(yǎng)素含量受不同品系、部位、產地、成熟程度、儲存、加工烹調等影響,故應用中應全面衡量。 一、糧谷類 糧谷類包括小麥、稻米、玉米、高粱、小米等,在我國人民膳食中是供給熱能的主要來源。一般膳食中約60%~80%左右的熱能來自谷類,谷類中蛋白質含量約8%~10%,約占膳食蛋白質來源的50%~60%,谷類是無機鹽及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大部分谷類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賴氨酸、蘇氨酸較低;玉米中色氨酸較低;小米中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較多。一般谷類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在60%~70%左右。谷類中脂肪含量約1%~2%m.payment-defi.com左右,其中小米和玉米含脂肪量稍高,在4%左右。谷類中碳水化物含量達70%~80%,主要為淀粉;無機鹽含量約1.5%~3%,含豐富的維生素B1及煙酸,但玉米中的煙酸為結合型的;谷類不含維生素A、C,谷胚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 加工與烹調方法對糧谷類營養(yǎng)素含量影響較大。谷類可分為谷皮、糊粉層、內胚乳與谷胚四部分,各部分所含營養(yǎng)素的比重不同。如無機鹽、纖維素大量存在于谷皮,一部分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在糊粉層,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多集中在谷胚部,而谷粒的主體即內胚乳則含有大量淀粉、較多的蛋白質、少量脂肪和無機鹽。碾磨過粗的糧食留下纖維素、半纖維素較多,妨礙消化吸收;碾磨過細則連谷胚都去掉,將損失較多營養(yǎng)素。八五面與九五米的精度較適當。做米飯時用撈蒸去湯的方法可損失很多B族維生素,水煮或油炸也醫(yī)學.全在線m.payment-defi.com造成B族維生素損失。烹調對B族維生素的影響,見表3-12:
二、豆類 豆類含蛋白質較多,如黑豆含50%,黃豆含35%~40%,綠豆、赤豆含20%左右。豆類蛋白質中蛋氨酸不足而賴氨酸較高,與糧谷類混合食用可起蛋白質互補作用(見表3-4)。豆類脂肪含量以黃豆、黑豆最高可達18%,赤豆、綠豆僅1%左右。大豆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如豆油中C18:2占51.7%,大豆的卵磷脂在β位上帶有不飽和脂肪酸,在卵磷脂膽固醇;D移酶作用下,可使游離膽固醇酯化,從而使膽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積或使血管壁上膽固醇經酯化后又移入血漿。故大豆卵磷脂有利于防止動脈粥樣斑塊的發(fā)生。大豆含碳水化物20%~30%,其中含棉籽糖和水蘇糖較多,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經厭氧菌在腸道末端發(fā)酵可產生脹氣。綠豆、赤豆含碳水化物55%~65%。豆類中無機鹽與B族維生素含量高。豆類制成豆制品可提高蛋白質消化率,如整粒熟大豆蛋白質消化率為65.3%,豆腐蛋白質消化率92%~96%、豆?jié){85%,大豆經脫脂后可制成濃縮蛋白、分離蛋白、組織化蛋白及粕粉。生大豆中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可影響蛋白質消化,必須充分濕加熱使其破壞后食用。 三、蔬菜、水果與菌藻類 蔬菜、水果中的胡蘿卜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纖維素、果膠、無機鹽等是我國人民膳食中的主要來源。綠葉菜中核黃素與胡蘿卜素含量較高,胡蘿卜與紅薯中胡蘿卜素含量較高,黃瓜、蘿卜、苤藍及萵苣等抗壞血酸含量雖不高,但可生吃,故為抗壞血酸的來源。新鮮豆莢類蛋白質含量較一般蔬菜多。一般瓜茄類營養(yǎng)素含量低,但辣椒中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抗壞血酸與維生素P。有些水果是抗壞血酸的良好來源,如紅果、鮮棗等。水果中有機酸可促進消化,纖維素和果膠可刺激腸蠕動。菌藻類中的蘑菇含較多的核黃素,木耳、海帶中有較多的鐵和鈣。值得提出的是某些野菜如苜蓿、刺兒菜、灰菜、薺菜中胡蘿卜素、抗壞血酸、核黃素、鈣和鐵含量高于普通蔬菜數(shù)倍。某些野果如刺梨、酸棗、彌猴桃中含抗壞血酸可比柑橘高數(shù)十倍。高溫和日光暴曬可使食物中的維生素遭破壞,如小白菜和菠菜在0~2℃儲存一個月時胡蘿卜素可保存93%,在26℃存放三天則僅保存73%。烹調方法不當可使水溶性維生素損失較多,例如加堿可破壞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炒菜時如溫度在60~70℃長時間不蓋鍋蓋,菜中氧化酶可使抗壞血酸氧化;如急火快炒,使溫度驟升到80℃以上,先將氧化酶破壞,可減少抗壞血酸氧化。 四、蛋、肉、禽、魚、奶類 雞蛋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且其比值符合人體需要。蛋中脂肪絕大部分存在于蛋黃內,且分散成小顆粒易于吸收。蛋黃又為維生素A、D和核黃素的好來源,并富含鈣、磷、鐵,但鐵主要與卵黃高磷蛋白結合,故吸收率3%左右。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1510mg/100g。生蛋中有抗生物素蛋白,能妨礙生物素的吸收;又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可抑制胰蛋白酶活力,故必須熟食。 肉類食品包括牲畜的肌肉、內臟及制品,消化吸收率高,味美、飽腹作用強。肉類蛋白質含量為10%~20%,其賴氨酸、蘇氨酸、蛋氨酸高于糧谷類。肉類脂肪含量因品種、年齡、肥瘦程度及部位而異,一般在10%~30%左右,以飽和脂肪酸為主。肉類無機鹽含量約0.8%~1.2%,為鐵、磷的良好來源,其中鐵主要為卟啉鐵,消化吸收率高。B族維生素含量較多,肝中富含維生素A、D。肉類烹調后味道鮮美,鮮味主要來自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酐、嘌呤堿、氨基酸等。成年動物肌肉中含氮浸出物較幼小動物多,因此成年動物肉湯味濃厚。 禽、魚、蝦、蟹蛋白質含量為12%~22%,必需氨基酸比值接近肉蛋。一般魚類脂肪含量約1%~5%,個別品種含量較高,如鰻魚10.8%,魚貝類脂肪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尤其C20:5及C22:6,近年來國內外用魚油的多不飽和脂肪酸防治心血管疾病收到一定療效。海魚含碘較多,魚肝中含大量維生素A。 奶類所含營養(yǎng)成分齊全,組成比例合適,易于消化吸收,能滿足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鮮奶含蛋白質3%左右,消化率92%。牛奶脂肪含量為2.5%~7%,其顆粒小,易于消化吸收。乳中乳糖含量為4.6%~6.8%,乳糖有調節(jié)胃酸,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并可促使乳酸桿菌繁殖,有助于胃腸道功能。但有人缺乏乳糖酶,不能利用乳糖,從而發(fā)生腹瀉稱乳糖不耐癥(lactoseintolerance)。乳中含鈣、磷較多,但含鐵量很少,屬貧鐵食品。奶中維生素B2和A含量較多,維生素D含量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