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2006 ~ 2007 學年第 一 學期
課 程 名 稱 醫(yī)學免疫學
開 課 學 院 基礎醫(yī)學院
開 課 教 研 室 病原生物學
授 課 教 師 徐霞
職稱 副教授
授 課 班 級 2005級臨床檢驗本科(I/II/III)
學 生 人 數(shù) 90
廣州醫(yī)科大學教務處制
廣州醫(yī)科大學教案
課程名稱 | 醫(yī)學免疫學 | 授課題目(章節(jié)或主題) | 第十九章 超敏反應 | |||||||
授課教師 | 徐霞 | 所屬二級學院 | 第一臨床學院 | 所屬教研室 | 臨床免疫學 | 職稱 | 主任技師 副教授 | |||
授課時間 | 2006 年12月5日 第14 周 星期二第1-2節(jié) 第 一 次課 | 授課時數(shù) | 2學時 | |||||||
授課班級 | 醫(yī)學檢驗 專業(yè)(本科√□ ?啤)2005 級 I/II/III 班 | |||||||||
教學課型 | 理論課√□ 實驗課□ 習題課□ 討論課□ 實習(踐)課□ 其它□ | |||||||||
教材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時間 | 醫(yī)學免疫學 陳慰峰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年1月第四版 | |||||||||
教學目標與要求: 掌握超敏反應的概念及主要型別。 掌握各型超敏反應的特點、參加成分及機制。 掌握I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 熟悉各型超敏反應的臨床常見疾病。 | ||||||||||
主要知識點、重點與難點: 知識點:超敏反應概念、分類、各型發(fā)生機制、常見疾病 重點:各型超敏反應的特點、發(fā)病機制、代表性疾病 難點:各型發(fā)生機制 | ||||||||||
教學方法(請打√選擇): 講授法√□ 討論法□ 演示法□ 自學輔導法□ 練習法(習題或操作) 讀書指導法□ PBL(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 案例法□ 其他□ | ||||||||||
教學媒體(請打√選擇): 教材□ 板書√□ 實物□ 標本□ 掛圖□ 模型□ 投影□ 幻燈□ 錄像□&醫(yī)學招聘網(wǎng)nbsp;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 | ||||||||||
教學過程設計(包括講授內容、講授方法、時間分配、媒體選用、板書設計等): 講授內容: 1.Ⅰ型超敏反應特點、發(fā)生機制、常見疾病舉例、防治原則 25分鐘 2.Ⅱ型超敏反應特點、發(fā)生機制、常見疾病舉例 20分鐘 3.Ⅲ型超敏反應特點、發(fā)生機制、常見疾病舉例 20分鐘 4.Ⅳ型超敏反應特點、發(fā)生機制、常見疾病舉例 15分鐘 5.小結:比較各型超敏反應的異同 5分鐘 講授方法: 主要內容由老師講解,重要的知識點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答,再由教師補充。 采用多媒體課件、配合板書 | ||||||||||
提問、課堂討論等師生互動的設計: 1. 青霉素皮試涉及的機理是什么? 2. 你所了解的臨床上常見的過敏反應疾病有哪些? | ||||||||||
教學小結、復習思考及作業(yè)題布置: 小結:超敏反應分四型,但臨床實際情況是復雜的,有些超敏反應性疾病可由多種免疫損傷機制引起。同一抗原在不同條件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超敏反應。Ⅰ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應主要由體液免疫,既由抗體介導。Ⅰ型由IgE類抗體介導,是致敏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再次接受變應原刺激后,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但無組織細胞損傷,Ⅱ型是細胞表面抗原與相應IgG、IgM類抗體結合,在補體、吞噬細胞和NK細胞參與下,引起的細胞溶解和組織損傷,Ⅲ型是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血管基底膜,激活補體,引起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Ⅳ型超敏反應是細胞免疫介導,由效應T細胞與相應抗原作用引起的單個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 1. 以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為例,說明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 2.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癥的發(fā)生機制和預防措施 3. 抗體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介導靶細胞的損傷? | ||||||||||
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點(加強基礎與臨床聯(lián)系、外語運用、啟發(fā)學生思維、指導學生自學、介紹學科新進展等方面): 1.加強基礎與臨床的聯(lián)系: 在介紹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時,以臨床上青霉素過敏反應為例,從青霉素過敏患者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反推其發(fā)生機制。某男,15歲 l 主訴:發(fā)熱,咽痛 l 診斷:急性扁桃體炎 l 治療:青霉素靜脈滴注 l 處理經過: 青霉素皮試弱陽,被誤作陰性處理。在靜滴青霉素約半分鐘,患者胸悶、氣急、呼吸困難,隨即抽搐、昏迷,搶救不及而死亡。 3. 專業(yè)英語術語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 anaphylaxis allergens Degranulation histamine leukotriene rheumatoid arthritis | ||||||||||
參考資料(包括輔助教材、參考書、文獻等): 醫(yī)學免疫學 龔非力主編(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Roitt IM,Delves PJ,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 Tenth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Oxford.2001 | ||||||||||
教研室 意 見 | 教研室主任簽章: 年 月 日 | |||||||||
教學后記(即教學實施情況總結分析,在課程結束后填寫) 從人們常見的青霉素過敏的病例入手,開始本章節(jié)的講授,以圖文并茂的課件配合板書,詳細介紹了超敏反應的概念、分型、各型發(fā)生機制,講授注意層次遞進、深入淺出,更在各型臨床常見疾病的舉例中,力求語言生動、通俗易懂,整堂課教學中學生注意力集中,與老師互動積極熱烈,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