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Hai zao
|
蒙藥名 | 巴日高
|
別名 | 阿瑪拉音-烏日,瑪努大嘎木,哈斯日巴尼
|
考證 | 本品載于《認藥白晶鑒》!墩J藥白晶鑒》稱:“樹干紅色,葉綠色,花黃、白、藍色等,果實狀如訶子,味甘。”《訣密宗旨》稱:“果實狀如乳頭,大小如拇指,有毛,紅色!薄稛o誤蒙藥鑒》附其植物形態(tài)及果實圖。上述植物形態(tài)特征與海棗之特征相符,故認定歷代蒙醫(yī)藥文獻所載的哈斯日巴尼即巴日高(海棗)。
|
中藥材基原 | 為棕櫚科植物海棗的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海棗 Phoenix dactylifera L.
常綠大喬木,高達35m。莖具宿存的葉柄基部,上部的葉斜升,下部的葉下垂,形成1個較稀疏的頭狀樹冠。葉長達6m;葉片羽狀全裂,羽片線狀披針形,長18~40cm,先端短漸尖,灰綠色,具明顯的龍骨突起,2或3片聚生,被毛,下部的羽片變成長而硬的針刺狀。花雌雄異株;為密集的圓錐花序,佛焰苞長,大而肥厚;雄花:花萼杯狀,光瑞具3鈍齒花瓣3,斜卵形,雄蕊6;雌花:花萼與雄花相似,但花后增大,短于花冠1~2倍,花瓣圓形,退化雄蕊6,呈鱗片狀,心皮3,分離。果實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5~6.5cm,成熟時深橙黃色,果肉肥厚。種子顆,扁平,兩端銳尖,腹面具縱為;ㄆ3~4月,果期9~10月
原產(chǎn)于西亞和北非洲。我國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有引種栽培。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9~10月果實成熟時采收,加工后曬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果實長橢圓形,長3~6cm,形如棗樣,縱剖后見中央具一核,上具深縱溝。
|
化學成分 | 本品含蛋白質(protein),脂肪(fat),多糖(polysaccharose),果糖,葡萄糖,蔗糖[1]。黃酮硫酸酯類成分:木犀草素硫酸酯(luteoli sulfate),金圣草(黃)素-7-葡萄糖苷硫酸酯(chrysoerlol-7-glucoside sulfate),槲皮素-3-葡萄糖硫酸酯(quercetin-3-glucoslde sulfate),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二硫酸酯(luteolin-7-glucoside disulfate)等。黃酮類有:金圣草(黃)素-7-葡萄糖苷(chrysoeriol-7-glucoside),木犀草素-7-蕓香糖苷(lute-olin-7-rutinoside)等[2]。還含有機酸類:酚酸(pheflol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丁香酸(sg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等[3]。另含少量鉀、鈉、鈣、磷、鐵、銅、鋅、鎂等元素[4]。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性溫。
|
功效 | 益氣補虛,消食除痰。
|
主治 | 主治氣虛贏弱,食積不化,咳嗽有痰。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 Mizuno T,et a1.C A,1959,53:7328g(2)Ferreres F,et a1.C A,1989,111:20859a(3)Regnault-Roger C,et a1.C A,1987,107:132721y(4)Maier V P,et a1.C A,1966,64:1268f(5)Sawaya W N,et a1.C A,1983,99:36032v
|
蒙藥名出處 | 《認藥白晶鑒》、《無誤蒙藥鑒》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