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Lian zuo hu er cao
|
蒙藥名 | 舒胡日圖-地格達
|
別名 | 蘇木朱-地格達,蘇木地格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虎耳草科植物聚葉虎耳草、篦齒虎耳草的全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聚葉虎耳草 Saxifraga confertifolia En-g1.et Irmsch.
多年生草本,高4~10.5cm。叢生。莖紫紅色,密被腺毛,基部具較小的蓮座葉叢;葉片肉質(zhì),橢圓形至匙狀長圓形,長3~5mm,寬1~1.6mm,先端具軟骨質(zhì)短尖頭,兩面無毛或背面疏生剛毛,邊緣具剛毛狀睫毛;莖生葉肉質(zhì),較密,以中部者較大,向上、向下漸變小,長圓形、披針形至線形,先端急尖具短尖頭,下部者,兩面和邊緣均具腺毛,中部以上者,腹面無毛,背面和邊緣具腺毛。多歧聚傘花序,具花2~12朵,或單花生于莖頂;花梗被褐色腺毛;萼片卵形,3脈于先端不匯合;花瓣黃色,下部具橙色斑點,近長圓形至狹卵形,基部狹縮成爪,3脈,基部側(cè)脈旁具2痂體;花絲鉆形;子房近上位,卵球形至倒卵球形,花枝2。花果期7~9月。
生于海拔1800~3600m的山坡林下、灌木叢、草甸或石隙。分布于西南及湖北等地。
2.蓖齒虎耳草 Saxifraga umbellulata.Hook.f.etThorns.var.pectinata Marg.et Shaw
多年生草本,高5~10cm。莖不分枝,與花序梗、花梗均被褐色腺毛;~密集,呈蓮座狀,匙形,葉片邊緣具軟骨質(zhì)剛毛狀睫毛;莖生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近匙形,兩面和邊緣均具褐色腺毛。聚傘花序傘狀或復(fù)傘狀,長3~3.5cm,具5~25朵花;花梗長0.7~1.8cm,細弱;萼片5,長圓形,背面和邊緣或多或少具褐色腺毛,3脈匯合于先端;花瓣5,黃色,近提琴狀,先端鈍,基部具爪,5脈,具2癡體;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分離。蒴果先端具2喙。種子多數(shù);ā⒐6~9月。
生于海拔3000~4100m之林下、灌木叢下或巖壁石隙。分布于西藏。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7~9月采收,除去雜質(zhì),陰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性寒。效鈍、稀、柔、糙。
|
功效 | 清協(xié)日熱,提膿愈傷,殺蟲。
|
主治 | 主治發(fā)燒頭痛,口苦,肝膽熱,創(chuàng)傷熱,疫熱。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治協(xié)日性頭痛,協(xié)日熱 蓮座虎耳草25g,吉勒澤、查干泵嘎各15g。制成煮散劑。每次3~5g,每日1~3次。水煎服。(《后續(xù)醫(yī)典》三味舒胡日圖-地格達湯)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
蒙藥名出處 | 《認藥白晶鑒》、《無誤蒙藥鑒》、《蒙藥學(xué)》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