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sha ren
|
蒙藥名 | 烏蘭-蘇格木勒
|
別名 |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的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陽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多年生草本,高1.2~2m。根莖圓柱形。細瘦,匍匐于地面,棕紅色或間有綠色,節(jié)上有鞘狀膜質(zhì)鱗片;芽鮮紅色,傾斜,錐狀。莖直立,圓柱形。葉2列;葉舌長2~3mm,先端圓形或微凹,棕紅色或有時綠色,無毛或被疏短柔毛;葉幾無柄;葉片狹長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40cm,寬2~5cm,先端漸尖或呈尾狀急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無毛或有時下面有微毛;ㄝ銖母o上斜出,長7~15cm;總花梗長3~10cm,被細柔毛;鱗片橢圓形,長0.8~2.5cm,先端鈍圓,淡棕色,基部常連合成管狀;穗狀花序疏松;總苞片膜質(zhì),長橢圓形,長約1.8cm,寬約6mm;苞片管狀,白色,長約1.1cm,膜質(zhì),頂端2裂;花萼管狀,白色,長約1.6cm,先端3齒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管細長,長1.8~2cm,3裂,裂片長圓形,白色,長約1.2cm,寬約5mm,上方裂片稍寬,先端兜狀;唇瓣近圓形或卵形,內(nèi)凹呈勺狀,長約1.8cm,寬約1.5cm,白色,中央部分稍加厚,呈淡黃色或黃綠色,間有紅色斑點,先端2淺裂,邊緣有不整齊的齒裂,基部收縮成短柄;側(cè)生退化雄蕊2枚,位于唇瓣的基部,呈乳頭狀突起;雄蕊1,長約1cm,花藥長圓形,藥隔附屬體3裂,中間裂片半圓形,反卷,兩側(cè)裂片細小,向外平展,花絲扁平,較藥略短;子房下位,長圓形,外被細柔毛。蒴果球形或長圓形,徑約1.5cm,具不分枝的軟刺,熟時棕紅色。種子多數(shù),芳香。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溝林下陰濕處。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F(xiàn)多栽培。
2.綠殼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loides(Wal1.ex Bak.)T.1.Wu et Senien
本變種與正種外部形態(tài)極相似,惟本變種根莖先端的芽、葉舌多綠色;果熟時亦為綠色;ㄆ4~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溝林下陰濕處。分布于云南。現(xiàn)多栽培。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特性 喜熱帶、南亞熱帶季雨林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能耐短暫低溫,-3℃受凍死亡。主產(chǎn)區(qū)年平均氣溫19~22℃;水量在1000mm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怕干旱,忌水澇。需適當蔭蔽,喜漫射光。宜選森林保持完整的山區(qū)溝谷林,有長流水的溪溝兩旁,傳粉昆蟲資源豐富的環(huán)境,以土層深厚、疏松、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和砂質(zhì)壤土栽培,不宜在黏土、沙土栽種。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新區(qū)種植為減少運苗困難宜采用種子繁殖,此法可使品種獲得復壯,繁殖快。采果9~10月初,種子新鮮時及早播種,發(fā)芽率高,早成苗,次年5月雨季初可出圃定植。如當年不能播種,可將種子用濕沙貯存至次年2~3月升溫時播種。老產(chǎn)區(qū)種苗充足,多采用分株繁殖,直接從大田或苗圃割取帶有1~2條萌發(fā)匍匐莖,具5~10片葉的壯實幼苗作種苗。行株距l(xiāng)m×1m,挖穴長、寬、深約30cm×20cm×20cm,每穴栽苗1株,覆土6~7cm,壓實,澆水,蓋草,保濕。
田間管理 種植后的第1、第2年幼齡期,每年除草2次,施肥培土2~3次,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為保持各生育期的蔭蔽度,應修砍過蔭的蔭蔽樹,以調(diào)整蔭蔽度,可抑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旱季澆水覆蓋地面保墑,雨季注意排除積水。砂仁的花是典型的蟲媒花,在自然條件下,必須依賴昆蟲傳粉才能結(jié)果。因此,在缺少傳粉昆蟲的栽培地,花期應用抹粉法進行人工授粉,可大幅度提高砂仁的結(jié)果率和產(chǎn)量。同時要保持或引進傳粉的昆蟲,有黃綠彩帶蜂、埃氏彩帶蜂和虹彩帶蜂。為防止落果,可噴(5~10)×1062,4-D。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苗期發(fā)生,可噴1:1:12O(~140)波爾多液防治。葉斑病,苗期發(fā)生,用1:1:150波爾多液或50%托市津1000倍液交替噴霧。還有果疫病。蟲害有黃潛蠅。
|
采收加工 | 果實將熟時剪下果序,曬干或微火焙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1)陽春砂仁 果實橢圓形,長1~2cm,直徑1.5~2cm。外表面深棕色,具不明顯的三鈍棱,有短鈍軟刺,縱棱(維管束)隱約可見。頂端有突起的花被殘基,基部有果柄痕或連有總果柄。果皮薄,易縱向撕裂,內(nèi)表面淡棕色,縱棱明顯。種子團呈長圓形,分成3瓣,每瓣成團塊。種子呈不規(guī)則的多面體,長約3mm,寬約2mm,深棕色或黑褐色,外被膜質(zhì)而粗糙的假種皮。背面平坦,在較小一端的側(cè)面或斜面有明顯凹陷(種臍),合點在較大的一端,種脊沿腹面而上,成一縱溝。種子堅硬,種仁黃白色。氣芳香濃烈,味辛、微苦。
以個大、堅實、飽滿、種仁紅棕色、香氣濃、搓之果皮不易脫少者為佳。
(2)綠殼砂 呈類圓形,長1.5~2cm,直徑1~1.5cm。外表黃棕色或棕色,有片狀突起,種子團形狀較圓,表面發(fā)棕色至棕色,有的外面被1層白粉,不易擦落。其余與陽春砂相似。氣味略遜于陽春砂。
顯微鑒別 陽春砂種子橫切面:假種皮有時殘存。種皮表皮細胞1列,徑向延長,壁稍厚;下皮細胞1列,含棕色或紅棕色物。油細胞層為1列油細胞,長76~106μm,寬16~25μm,含黃色油液。色素層為數(shù)列棕色細胞,細胞多角形,排列不規(guī)則。內(nèi)種皮為1列柵狀厚壁細胞,黃棕色,內(nèi)壁及測壁極厚,細胞小,內(nèi)含硅質(zhì)塊。外胚乳細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數(shù)細小草酸鈣方晶。內(nèi)胚乳細胞含細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粉末特征:灰棕色。內(nèi)種皮厚壁細胞紅棕色或黃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胸腔內(nèi)含硅質(zhì)塊,斷面觀為1列柵狀細胞,內(nèi)壁及側(cè)壁極厚,胞腔偏外側(cè),內(nèi)含硅質(zhì)塊。種皮表皮細胞淡黃色,表面現(xiàn)長條形,常與下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下皮細胞含棕色或紅棕色物。色素層細胞皺縮,界限不清楚,含棕色或深棕色物。外胚乳細胞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充滿細小淀粉粒集結(jié)成的淀粉團,有的包理有細小草酸鈣方晶。內(nèi)胚乳細胞含細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油細胞無色,壁薄,偶見油滴散在。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給家兔灌服砂仁,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砂仁對花生四烯酸或膠原與腎上腺素的合劑所誘發(fā)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顯保護作用[1]。 2.抗?jié)冏饔?nbsp; 砂仁灌胃給藥,對束縛水浸法小鼠應激性潰瘍有明顯抑制作用;可顯著減少大鼠的胃酸分泌;可明顯抑制胃酶消化蛋白。砂仁抑制大鼠胃酸分泌的作用是由于促進胃黏膜細胞釋放前列腺素所致[3]。 3.對腸道平滑肌的作用 砂仁種子提取液能明顯加強豚鼠離體回腸的節(jié)律性運動,并使收縮幅度增大。大劑量則使張力減弱,振幅降低,并能拮抗乙酰膽堿及氯化鋇對腸管的興奮作用。砂仁還能促進小鼠腸道運動,增進胃腸運輸功能[4,5]。 4.其他作用 砂仁給小鼠灌胃,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扭體法)。并能顯著減少小鼠抗體細胞數(shù)[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辛,性溫。
|
功效 | 溫腎,暖胃,益腎。
|
主治 | 主治下寒,腰痛,尿頻,遺精,肌肉拘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林級田,等.中草藥,1989,20(8):341
(2)王興文,等.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12(2):1
藥理
(1)吳師竹,等.中藥藥理與臨床,1990,6(5):32
(2)吳師竹,等.中藥藥理與臨床,1985,(創(chuàng)刊號):184
(3)吳師竹,等.中藥藥理與臨床,1985,(創(chuàng)刊號):217
(4)黃溢明,等.中藥材,1985,(3):40
(5)鄭興中,等.福建中醫(yī)藥,1985,(1):44
|
蒙藥名出處 | 訶子串珠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