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Tong lu
|
蒙藥名 | 吉森-吉卜
|
別名 | 薩格賊,桑亞
|
考證 | 本品載于《無誤蒙藥鑒》!睹舍t(yī)金匱》稱:“銅綠乃酸酪涂于銅器表面,產(chǎn)生的銅綠也。”而蒙醫(yī)藥用銅綠常為銅器久置潮濕處,經(jīng)空氣和水作用所得,或用醋噴在銅器上,表面產(chǎn)生的青綠色銅綠,故歷代蒙醫(yī)藥文獻所載的桑亞即吉森-吉卜(銅綠)。
|
中藥材基原 | 為銅器表面經(jīng)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綠色銹衣。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取銅器久置潮濕處,經(jīng)二氧化碳和水作用所得;或用醋噴在銅器上,表面產(chǎn)生青綠色銅綠,刮取后,干燥即得。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為翠綠色粉末或小顆粒、體重,質(zhì)松脆,手捻之澀而粘手。氣微臭,味微酸、澀。
以色綠、無雜質(zhì)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粒米深藍綠色。鏡下觀察:很規(guī)則的方形、類圓形塊片,呈藍綠色或微黃色,透明有顆粒附著。黃色者有網(wǎng)紋。粉末色淺者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藍綠色的團塊,無棱角,透明至微透明,亦有無色或微黃色半透明體,藍綠色團塊有無色小顆粒圍繞。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少許,置坩堝中加熱,產(chǎn)生綠色火焰。(檢查銅鹽)
(2)取本品粉末約1g,加入10ml稀鹽酸,即泡沸,產(chǎn)生大量氣體,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中,即產(chǎn)生白色沉淀。(檢查碳酸鹽)
(3)取上述反應后的溶液,濾過。①取濾液滴加氨試液,即生成淡藍色沉淀;再加過量的氨試液,沉淀即溶解,呈深藍色溶液。(檢查銅鹽) ②取濾液,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顯紅棕色。(檢查銅鹽)
(4)取銅器與醋酸作用所得的粉末約0.5m,加水約10m1,濾過。①取濾波lm1,加硫酸后,加熱,即分解發(fā)生醋酸特臭。(檢查醋酸鹽)②取濾液lm1,加氨試液中和成中性溶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溶液是深紅色,加稀硫酸,顏色即退去。(檢查醋酸鹽)
|
化學成分 | 主含堿式碳酸銅[CuCO3·Cu(OH)2]或堿式醋酸銅[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酸、澀,性平。有毒。
|
功效 | 去翳,止腐,提膿,燥協(xié)日烏素,愈傷。
|
主治 | 主治云翳,創(chuàng)傷,癬,協(xié)日烏素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1~2g;或入丸、散。外用:與其他藥制成散劑,取適量煎后,滴眼。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礦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劉玉琴.礦物藥.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70
|
蒙藥名出處 | 《無誤蒙藥鑒》、《蒙藥手冊》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