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藥 >> 正文:莪術 -維藥布祖哈藥物說明書
    

莪術

  
漢語拼音
E Zhu
維藥名
布祖哈
別名
歐如庫里 卡甫爾、乃日 開曲爾《明凈詞典》。
考證
《藥物之園》載:“莪術,是一種植物的根莖;原植物的葉與姜的葉相似,但比它的葉較長較寬,葉長1~2尺,寬約1柞,花黃色,總花梗較長;葉于化時采收根莖,土黃色,味較辛,稍有樟腦氣味!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莪術一致。
中藥材基原
為姜科植物莪術及廣西莪術的干燥根莖。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1.莪術Curcuma aeruginosa Roxb 根莖圓柱形,肉質,稍有香味,淡黃色,根細長或末端膨大成塊根。葉直立,葉片中部常有紫斑,橢圓狀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5~70cm,寬10~15cm,無毛,葉柄長于葉片。花莖由根莖發(fā)出。常先葉而生,總花梗長10~20cm,被疏的鱗片鞘數(shù)枚,穗狀花序闊橢圓形,長6~15cm,寬5~8cm,苞片卵形至倒卵形,稍為擴展,頂端鈍,在下部的綠色,頂端多少紅色,最上部的較長而紫色,花淡黃色比苞片略短,花萼長1~1.2cm,白色,頂端3裂,花冠管長2~2.5cm,裂片長圓形,不相等,后方的1片較大,長1.5~2cm,側生退化雄蕊比唇瓣短和狹,唇瓣近倒卵形,長約2cm,寬1.2~1.5cm,頂端微缺,子房無毛;ㄆ诖杭尽#▓D1) 我國產(chǎn)于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國外印度、孟加拉國、來西亞等地亦有分布。 2.廣西莪術 Curcuma rω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又名:桂莪術、毛莪術《中藥志》。 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主根莖卵圓形,側根莖指狀,斷面白色或微黃色。須根本端常膨大成紡錘形塊根,斷面白色。葉基生,葉柄為葉片長度的1/4,被短柔毛;葉鞘長10~33cm,被短柔毛;葉2~5片,直立,葉片長橢圓形,長14~39cm,寬4.5~7(~9.5)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漸狹,下延,兩面密被粗柔毛,有的類型治中脈兩側有紫暈。穗狀花序從根莖中抽出,圓柱形,先葉或與葉同時抽出,長約15cm,直徑約7cm,花序下的蒼片闊卵形,淡綠色,上部的苞片長圓形,淡紅色;花萼白色,長約1cm,一側裂至中部,先端有3鈍齒;花冠近漏斗狀,長2~2.5cm,花瓣3,粉紅色,長圓形,后方的1片較寬,先端略成兜狀;側生退化雄蕊花瓣狀,淡黃色,唇瓣近圓形,淡黃色,先端3淺圓裂,花藥基部有距;子房被長柔毛,花柱絲狀,柱頭頭狀,有毛;ㄆ5~7月。(圖2) 栽培或野生于山坡草叢及灌木叢中。分布于廣西。
栽培與養(yǎng)殖
采收加工
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洗凈,蒸或煮至透心,干燥后除去須根及雜質。
藥材鑒別
根莖呈圓錐形或卵圓形,長2~6cm,直徑1.8~3cm。表面灰黃色,有明顯環(huán)形的節(jié),中部較稀,節(jié)上有須根殘基或除去須報后的痕跡。體重質堅實,難折斷,斷面呈黃綠色或灰褐色,具角質樣蠟光或稍帶粉性,內(nèi)皮層環(huán)狀,黃白色維管束呈點狀。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8~11列細胞,有時附有表皮及單細胞或l~3個細胞組成的非腺毛。皮層約占半徑的1/4,薄壁細胞中含糊化的淀粉團塊,分泌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內(nèi)含黃色油狀分泌物。中柱外側有密集的維管束;排列成環(huán)狀,偶與纖維伴同。亦有分泌細胞。維管束有限外韌型,散在于皮層及中柱薄壁組織中。 粉末特征:淡黃色。①非腺毛,多已成碎片,完整者較少。②淀粉粒大多糊化成團塊,未糊化淀粉料多為單粒,卵圓形,短桿狀,長23~41μm,寬19~24μm,有明顯層紋,臍點偏心性,位于較狹的一端。③導管多為螺紋,梯紋,少數(shù)導管伴有樹狀纖維群,纖維壁孔明顯,導管及纖維均木化。
化學成分
含揮發(fā)油l%~2%,油中主要成分為多種倍半萜類,其中莪術酮(curzerenone;zederone)約32%,其次為去氫莪術酮(anhydrocurzerenone),β-蒎烯,樟腦,姜烯(zingiberene),芳姜酮(arturmerone),姜黃酮(turmerone),芳姜黃烯(ar-curcumene,α-curcumene-l)以及坎烯,龍腦,α-蒎烯等[1]。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MTT比色法表明莪術體外對H22,K562,Yac-1腫瘤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1]。莪術可抑制大鼻咽癌前病變[2]。莪術在一定劑量對硫酸鎳誘導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DNA損傷有減輕作用[3]。莪術醇提物可抑制化學物2-基芴的誘導鼠傷寒沙門菌突變作用[4]。莪術對人癌細胞A549凋亡有誘導作用[5]。莪術可明顯增強人腫瘤壞死因子的抗腫瘤效應[6]。
2.抗早孕作用  莪術根莖醇浸膏及其有效成分對大鼠、小鼠有抗早孕作用,對犬也有一定抗著床效果,以莪術油止孕作用最明顯[7]。
3.對腎功能的影響  莪術可抑制家急性腎功能衰竭模型的病理發(fā)展[8]。莪術通過影響高凝狀態(tài)改善了大鼠單側輸尿管梗阻模型的腎功能,促進腎臟細胞外基質膠原降解[9]。
4.其他作用  莪術對小鼠四氯化碳等引起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10]。莪術可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和體內(nèi)血栓形成[11]。莪術生用增強小鼠止痛作用,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醋制后止痛及活血化瘀作用加強[12]。莪術對大鼠子宮肌電有明顯興奮作用,該作用與M受體和α受體有關[13]。莪術體外對人眼結膜成纖維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14]。莪術對喂鎳大鼠體內(nèi)鎳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可對抗喂鎳引起的錳缺乏[15]。離體兔腸試驗表明,低濃度莪術可升高腸管緊張度,高濃度反而舒張。莪術可促進小鼠白細胞回升。莪術揮發(fā)油有一定抗菌作用[16]。
5.毒性  小鼠骨髓試驗表明莪術作為抗腫瘤藥物,未顯示遺傳毒性[17]。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級干熱,味辛。 《藥物之園》:“二級未干熱!
功效
生干生熱,開通阻滯,溫經(jīng)消腫,溫肺化痰,散氣止痛,補腦強心,健消食,溫腎壯陽,利尿通經(jīng),降逆止吐,健肌固齒。
主治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性疾病,如阻滯引起的各種炎腫和疼痛,咳嗽,哮喘,小腹脹痛,關節(jié)腫痛,腦痛心痛,胃痛納差,腰痛陽痿,經(jīng)少不暢,惡心嘔吐,牙齒松動,慢性牙齦炎。 《藥物之園》:“祛寒止咳,散氣止痛,活血通絡,溫腰壯陽等。治寒性或黏液質性咳嗽,子宮氣結,小兒腹痛,靜脈曲張,腰寒陽痿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1~3g。外用:適量?扇朊鄹唷⑸、湯劑、油劑、軟膏、敷劑等制劑。
注意事項
本品用量過多對心臟有害,并可引起頭痛,矯正藥為天山堇菜。
代用藥
若本品缺貨,可用多郎菊根代。
附方
1.治寒性或黏液質性咳嗽,子宮氣結 取適量莪術,研成細粉,每日3次,每次2g,用開水沖服。 2.治小兒腹痛 取適量莪術,研成粉粉,用300ml水煎湯,每次內(nèi)服10ml。 3.治靜脈曲張 取適量莪術,研成細粉,用開水制成敷劑,敷于大腿。 4.治腰寒陽痿 取2塊莪術,綁在腰部兩側。(1~4方出自《藥物之園》)
制劑
熱維改尼 布祖哈 油 莪術100g,芝麻油700ml。先將莪術研成細粉,過羅,浸泡在IL開水中3d,第4d加入芝麻油,煎煮剩至水分蒸發(fā)僅剩下油劑即可。性干熱。功能祛寒通阻,溫經(jīng)消腫,散氣止痛,補腦強心,健胃消食,溫腎壯陽。主治阻滯性各種疼痛,濕寒性各種炎腫和疾病,如:頭痛、心痛、胃痛、腰痛,食欲不振,陽痿等。外用,根據(jù)病情取適量涂于病變部位。(《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維吾爾醫(yī)學》方劑部分)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9.642
藥理
[1]江芳,等.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22(l):50
[2]張煦,等.甘肅科學學報,1999,11(2):41
[3]李應東,等.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4,14(11):647
[4]李應東,等.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1999,7(1):22
[5]王喆,等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22(4):304
[6]徐方云,等.江西醫(yī)學院學報,1999,39(6):9
[7]安一心,等.生殖與避孕,1983,3(1):57
[8]丁鈺熊,等.中醫(yī)藥研究,1990,(1):38
[9]杜蘭屏,等.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1,(6):38
[10]相正心,等.中國中藥雜志,1989,14(5):47
[11]許俊杰,等.中藥材,1992,15(5):33
[12]魯漢蘭,等.中成藥,2000,22(2):135
[13]徐向斌,等.中國中藥雜志,2001,26(5):334
[14]張鳳,等.濱州醫(yī)學院學報,1997,20(2):113
[15]李應東,等.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1994,11(3):13
[16]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9.644
[17]李應東,等.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1996,4(1):44
維藥名出處
《藥物之園)
參考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