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he qian zi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塔日莫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車前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車前 Plantago asiatica L.
多年生草本,連花莖高達50cm,具須根。葉根生,具長柄,幾與葉片等長或長于葉片,基部擴大;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12cm,寬2~7cm,無端尖或鈍,基部狹窄成長柄,全緣或呈不規(guī)則波狀淺齒,通常有5~7條弧形脈。花莖數(shù)個,高12~50cm,具棱角,有疏毛;穗狀花序長為花莖的2/5~1/2;花淡綠色,每花有宿存苞片1枚,三角形;花萼4,基部稍合生,橢圓形或卵圓形,宿存;花冠小,膜質(zhì),花冠管卵形,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向外反卷;雄蕊4,著生在花冠筒近基部處,與花冠裂片互生,花藥長圓形,2室,先端有三角形突出物,花絲線形;雌蕊1,子房上位,卵圓形,2室(假4室),花柱1,線形,有毛。蒴果卵狀圓錐形,成熟后約在下方2/5處周裂,下方2/5宿存。種子4~8枚或9枚,近橢圓形,黑褐色;ㄆ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邊等處。分布于全國各地。
2.平車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葉全部為根生;具長柄,長為葉片1/3或更短,基部擴大;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11cm,寬2~4cm;ㄇo高1O~30cm;穗狀花序長為花莖1/3~1/2;花冠裂片先端2淺裂。蒴果周裂。種子4~5枚。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野、路旁、田埂及河邊。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干后搓出種子,簸去果殼雜質(zhì)。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1)車前(大粒車前)種子呈長圓形稍扁,或類三角形,邊緣較薄,長1.0~2.0mm,寬0.65~1.20mm。表面淡黑色至棕色,略粗糙不平。放大鏡下可見背面隆起,腹面略平坦,中央或一端有灰白色的胚乳及胚。種子放水中,外皮有黏液釋出覆蓋種子。氣微,嚼之稍有黏性。
(2)平車前(小粒車前)種子呈扁的長橢圓形,少數(shù)呈類三角形,長0.90~1.72mm,寬0.06~0.98m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背面略隆起,腹面較平坦,中央有明顯的白色凹點狀種臍。
均以飽滿、質(zhì)堅實、色棕紅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 (1)車前(大粒車前) 種子(臍點處)橫切面:種皮外表皮細(xì)胞壁極薄,為黏液層。其下為色素層,背面的細(xì)胞呈類三角形或略呈方形,腹面的細(xì)胞呈類方形,或稍徑向或橫向延長。胚乳細(xì)胞4~5列,壁略厚,背腹面內(nèi)側(cè)的多切向長,左右側(cè)的呈類圓形,內(nèi)含脂肪油。子葉細(xì)胞排列規(guī)則,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2)平車前(小粒車前) 種子(臍點處)橫切面:與上種區(qū)別的是色素層背面的細(xì)胞方形或長方形,外壁較平,腹面的細(xì)胞切向窄,徑向長。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甘、澀,性平。效輕,燥。
|
功效 | 止瀉,利尿,燥協(xié)日烏素,療傷,止血。
|
主治 | 主治腸痧,熱性腹瀉,尿閉,尿血,鼻衄,小便淋痛,水腫,刃傷。
1.《論說醫(yī)典》:“止瀉!
2.《從藥白晶鑒》:“止瀉,燥協(xié)日烏素,療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郭月秋,等.中國中藥雜志1991,I6(1O):743
(2)Tomoda M,et a1.Chem Pharm Bul1,1991,39(8):2068
(3)Yomada H,et a1.C A,1991,114:12184y
(4)Toda S,et a1.Chem Pharm Bul1,1985,33(3):1270
(5)緒方章,等.藥學(xué)雜志(日),1924,(44):104O
(6)Chang Ⅱ-Moo,et a1.C A,1981,95:11739d
藥理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