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Peng sha
|
傣藥名 | 三轉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硼酸鹽類硼砂族礦物硼砂。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硼砂Borax
單斜晶系。呈短柱狀晶體。多為粒狀、塊狀。通常為白色或微帶淺灰、淺黃、淺藍或淺綠色。條痕白色。玻璃或油脂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解理良好,斷口呈貝殼狀。硬度2~2.5。相對密度1.69~1.72。性脆,有帶甜的咸味。透明的硼砂,久置空氣中會成白色粉狀。
多產(chǎn)于干涸的含硼鹽湖中。我國西藏、青海、云南、新疆、四川、陜西、甘肅等地均有出產(chǎn)。
|
采收加工 | 一般于8~11月間采挖礦砂,將礦砂溶于沸水中,濾凈后,倒入缸內,在缸上放數(shù)條橫棍,根上系數(shù)條麻繩,麻繩下端吊一鐵釘,使繩垂直沉入溶液內。冷卻后在繩上與缸底都有結晶析出,取出干燥。結在繩上者名“月石墜”,在缸底者稱為“月石塊”;驅⑴鹕八芤旱谷肱柚校蛩闹軘[動,冷卻后即可得盆狀結晶體,稱“盆砂”。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本品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而形狀有異,有墜形或盆形。墜形多呈不規(guī)則圓錐狀,錐端聯(lián)結在一條繩子上成串狀;盆形上部略凹下,表面不平坦,其上附有柱狀、粒狀結晶,下部半圓形,較平滑。現(xiàn)今商品多為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均為無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玻璃樣光澤。久署空氣中,易風化成白色粉末。體較輕,質脆易碎。無臭,味先略咸,后微帶甜,稍有涼感?扇苡谒兹苡阝鏊甘油中。
|
化學成分 | 還含少量鉛、銅、鈣、鋁、鐵、鎂、硅等質[1,2]。
|
藥理作用 | 1.防腐作用 硼砂有較弱的防腐作用,培養(yǎng)基中含10%硼砂時,對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炭疽桿菌、福氏和志賀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及白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應用紙片法證明對白喉桿菌、牛型布魯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也有抑制作用[1]。硼砂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及紫色毛癬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白念珠菌和絮狀表皮癬菌作用較次[2]。
2.抗驚厥作用 小鼠以硼砂灌胃或腹腔注射,連續(xù)5d,有顯著抗電驚厥作用,對戊四氮陣攣性驚厥也有明顯拮抗作用[3]。
3.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硼砂 LD50為 2383士27mg/kg,其抗驚厥作用的 ED50為 97mg/kg,治療指數(shù)(LD50/ED50)約為24.6[3]。另據(jù)報道,硼砂西黃耆膠混懸液灌胃小鼠LD50為 2454mg/g[4]。
|
性味 | 味咸,性涼。入風、土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消腫止痛。
|
主治 | 主治“說鳳令蘭”(口舌生瘡),“攏沙龍接喉改板”(牙齦腫痛),“接腰”(腰痛),“罕該泵”(睪丸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10g,泡于 500ml酒中飲,每次 10ml。外用:泡水含漱或火燒研粉撒于患處。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1.治“說鳳令蘭”,“攏沙龍接喉改板”取硼砂5g。火燒至起泡,待冷,研細,涂擦于患處或含漱。
2.治“接腰”硼砂 10g,浸泡于 500ml酒中,待溶解后內服,每次 10ml。 (1、 2方出自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院傣醫(yī)康郎臘驗方)
3.治“罕該泵”硼砂、明礬各適量。調水外探。(景洪市傣醫(yī)巖單驗方)
|
藥物分類 | 礦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等.中藥志(第四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1.290
[2]李大經(jīng),等.中國礦物藥.北京:地質出版社,1988.296
藥理
[1]微生物學教研室.山東醫(yī)學院學報,1959,(8):42
[2]朱潤衡,等.中華皮膚科雜志,1983,16(4):221
[3]蔡克中,等.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86,6(2):28
[4]岳旺,等.中國中藥雜志,1989,14(2):42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