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1889 |
總例數(shù) | 58例 |
性別例數(shù) | 男30例,女28例 |
治療組例數(shù) | 58例 |
對照組例數(shù) | 0例 |
年齡區(qū)間 | 28~56歲 |
平均年齡 | 40.4歲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發(fā)癥 | |
藥品通用名稱 | 消渴方 |
藥品商品名稱 | |
藥品英文名稱 | |
劑型 | 湯劑 |
規(guī)格 | |
批準文號 | |
生產(chǎn)廠家 | |
分類 | 中藥 |
用藥目的 | 治療 |
用法用量 | 自擬消渴方(組成:黃芪30g,蒼術15g,白術15g,茯苓15g,葛根15g,天花粉15g,知母15g,黨參10g,丹參10g,紅花10g),用冷水浸泡30分鐘,加熱煎煮30分鐘,濾取煎液,復渣煎煮時間同前,兩次藥液合并,濃縮至約300ml,早晚飯前溫服,每日1劑。辯證加減:便秘,口臭者加大黃下瀉胃熱;煩渴飲引甚者加生石膏辛涼清胃;能食善饑,時覺中空者,加熟地、黃連、生石膏以填補真陰而降胃火;血糖高者加芡實、覆盆子以攝其精;血壓高者加石決明、生龍牡、夜交藤以鎮(zhèn)靜安神;腰腿疼痛者,加桑寄生、續(xù)斷、牛膝、木瓜 |
聯(lián)合用藥 | |
療效評價標準 | 參照衛(wèi)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治療消渴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所規(guī)定的標準評定療效。顯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F(xiàn)PG<7.0mmol/L,P2hPG<8.3mmol/L或血糖較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F(xiàn)PG<8.3mmol/L,P2hPG<10.0mmol/L,或血糖較前下降10%~29%;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血糖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 |
治療效果及臨床指征比較 | 顯效:39例,占67.24%;有效:15例,占25.86%;無效:4例,占6.9%?傆行蕿93.1%。 |
本研究報道不良反應 | 5例服藥后出現(xiàn)輕度上腹部不適,便稀,持續(xù)2~4天自愈,療程結(jié)束均未見肝、腎功能及三大常規(guī)異常。 |
其他報道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