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四川中醫(yī)2002,20(2):5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生姜3-12g,炙甘草3-6g,黃芩3-6g,干姜1-3g,人參3-6g,半夏3-6g,黃連1-3g,大棗3-6枚。 |
加減 | 暑濕較重者加葛根、云苓、荷葉;表證重者加荊芥、防風(fēng);熱重者加二花、連翹;濕重者加藿香、佩蘭;腹脹重者加木香、炒枳殼;嘔甚者加灶心土;煩躁者加蓮子芯;兼肺炎咳嗽者加炙杏仁、瓜蔞仁;脫水者配以西藥治療。 |
功效 | 和胃消痞,止嘔止瀉。 |
主治 | 小兒腹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至100-200ml左右,每30分鐘到1個(gè)小時(shí)喂1次,每次10-20ml。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淅川縣滔河鄉(xiāng)衛(wèi)生院周紅三,觀察了生姜瀉心湯加味治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療效標(biāo)準(zhǔn):痊愈:大便恢復(fù)正常,諸癥消失。有效:大便次數(shù)減少、變稠。無效:治療1周大便不見好轉(zhuǎn)者。結(jié)果:本組56例,痊愈48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