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浙衛(wèi)藥標(85) 103號。 |
劑型 | 沖劑 |
藥物組成 | 烏梅、川椒、黃芩、木香、陳皮、使君子、蒲黃、檳榔、川楝子、鶴虱、甘草、蕪荑。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理氣,止痛驅(qū)蛔。 |
主治 | 膽道蛔蟲癥。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袋20g,成人每次2袋,日3次口服,連服2日或遵醫(yī)囑。兒童酌減。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少數(shù)患者服藥后有惡心、納差、便溏等消化道反應,一般停藥后能自行消除。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松弛膽囊和膽道括約肌,殺蛔蟲和抑菌等作用。 1.松弛膽囊和膽道括約。罕舅帉σ阴D憠A、組胺和鉀離子引起的豚鼠離體膽囊和兔膽道括約肌的收縮反應具有明顯的拮抗作用。 2. 殺蛔蟲:將豬蛔蟲放入250ml蛔蟲營養(yǎng)液中,加入本藥2g,結果蛔蟲死亡時間為10小時,而不加藥對照組為15小時,兩者間有顯著差異,說明本藥具有體外殺蛔蟲作用。 3.抑菌:本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
毒性試驗 | 急性毒性:小鼠灌胃給藥LD50為179.10±6.04g/kg;亞急性毒性:日給家兔灌胃32.8g/kg,連續(xù)14日,實驗動物食欲正常,體重無變化,血象、肝腎功能以及心電圖等均未見異常,組織學檢查,肝、膽、腎等臟器亦無病理變化。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