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3,16(1):2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柴胡12g,川楝12g,炒玄胡12g,制香附12g,佛手12g,白芍15g,甘草5g,枳殼25g,郁金10g,半夏10g,黃芩10g,木香10g,杏仁10g,薤白10g,烏梅10g,生姜4片,大棗6個。 |
加減 | 若郁火重,加丹皮、梔子各10g;噯酸加煅瓦楞、烏賊骨各10g;便秘加瓜蔞、柏仁各10g;失眠多夢,加棗仁15g,合歡皮10g。 |
功效 | |
主治 | 胃下垂。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下垂39例中,男24例,女15例;年齡24-67歲;病程1月至6年或6年以上。結(jié)果:諸癥消失,X線造影示胃位置上移,胃小彎弧線在髂嵴連線以上為顯效,共37例;諸癥無變化,X線造影示胃小彎弧線在髂嵴連線以下為無效,共2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