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金匱要略206年前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射干9g,麻黃12g,生姜12g,細辛9g,紫菀9g,款冬花9g,五味子3g,大棗7枚,半夏9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外感風寒,痰飲上逆,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先煎麻黃,取300ml,分3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1.喘息性支氣管炎:用本方:射干10g,麻黃5g,細辛3g,五味子5g,半夏5g,炙紫菀5g,前胡5g,生甘草5g,茯苓10g。如呈痙攣性咳嗽加蜈蚣1-2條;發(fā)熱高加生石膏20-30g,黃芩10g;腹瀉加車前子;汗多用炙麻黃;無汗或汗少用生麻黃。日1劑水煎服。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162例,其中治療組120例,男76例,女44例;1日以內23例,1-2歲57例,2-3歲36例,3-4歲10例。對照組用抗生素、解痙平喘劑等西藥治療42例,男28例,女14例;0-1日8例,1-2歲24例,2-3歲24例,3-4歲10例。結果:治療組顯效71例(59.08%),有效38例(31.67%),無效11例(9.25%),總有效率為90.75%。對照組顯效8例(19.05%),有效21例(50%),無效13例(30.95%),總有效率為69.05%。兩組比較有顯著意義(P<0.01)。 2.小兒支氣管炎:用本方:射干9g,麻黃6g,細辛3g,生姜3g,紫花9g,款冬9g,半夏6g,大棗9g,五味子9g。水煎服,2歲以下麻黃用3-4.5g,細辛用1.5-3g;寒飲咳喘加前胡9g,以宣肺止咳;肺熱咳喘去細辛、生姜、五味子,加黃芩9g,生石膏30g,平地木21g,以清熱瀉火止咳;哮喘者加地龍6g,蟬蛻4.5g。2歲以下1.5日服1劑,2歲以上日1劑,分6次服,3-6劑為1療程。治療小兒支氣管炎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齡最小2個月,最大12歲,4歲以下約占90%;病程3-20日;其中寒飲咳喘53例,肺熱咳喘9例。療效標準:痊愈:經治療后體征及自覺癥狀消失;顯效:經治療體征消失,咳喘減輕;無效:經6日治療,自覺癥狀及體征無明顯好轉,或病情繼續(xù)惡化者。結果:痊愈36例,占58%;顯效21例,占34%;無效5例,占8%;有效率為92%。 |
藥理作用 | 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用本方:射干、麻黃、細辛、半夏、款冬花、紫菀、五味子、生姜、大棗。按1.5:1:0.7:1.5:1.5:1.5:1:1:1比例配好,加水浸泡半小時,然后煎煮,過濾,合并濾液,濃縮,醇提取,濃縮為膏狀,加糖適量,制成沖劑。取小鼠、豚鼠,觀察本方①鎮(zhèn)咳作用:取體重20±2g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4組(對照組口服生理鹽水0.4ml/10g;高劑量組口服本沖劑100%濃度液0.4ml/10g;低劑量組口服100%濃度0.1ml/10g,消咳喘組服40%消咳喘0.2ml/10g)。結果發(fā)現(xiàn):在同樣刺激條件下,給藥高劑量組及消咳喘組咳嗽次數(shù)明顯減少(P<0.05或P<0.01),低劑量組鎮(zhèn)咳作用不明顯(P>0.05)。②祛痰作用:按上述同樣方法進行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高劑量組和消咳喘組對小鼠的酚紅排出量明顯增高(P<0.05),低劑量組不明顯(P>0.05)。③平喘作用:用豚鼠離體喉頭至氣管分叉處的整條氣管,觀察本沖劑擴張氣管平滑肌或對抗乙酰膽堿對氣管平滑肌的收縮作用。結果發(fā)現(xiàn):有明顯擴張氣管平滑肌和對抗乙酰膽堿對氣管平滑肌的收縮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