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四川中醫(yī)1990,8(7);27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豬肚1個(gè),黃芪50g,薤白50g,黨參30g,大棗30g,白芍30g,白蔻8g,生姜15g,胡椒1.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虛痞。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將藥納入洗凈豬肚內(nèi)縫牢,加水文火燉3小時(shí),取湯、豬肚,去藥渣(擠出藥汁后),將豬肚切碎后混入湯內(nèi)煮沸,加鹽少許,飯前服,每次1小碗,日3次。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虛痞40例中,病程最短3月,最長(zhǎng)10余年。中醫(yī)辨證屬脾胃虛寒性脘痞癥。結(jié)果:痊愈(1年以上未復(fù)發(fā))17例,顯效(偶有復(fù)發(fā))13例,有效(癥狀減輕)9例,無效1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