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山西醫(yī)藥雜志1978,(3):27 |
劑型 | |
藥物組成 | 苦參9份,馬齒莧12份,黃柏6份。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急性菌痢。 |
制備方法 | 將諸藥按常規(guī)煎煮,濃縮成糊狀物,冷冰,離心過濾得流浸膏。按制軟糖工藝取白砂糖Ikg加糖精2g,以常水適量攪拌溶解,加檸檬酸2g于武火煎熬,待溫度上升至125℃時再添加檸檬酸0.5g,待溫度上升至148℃出鍋攪拌翻炒,待溫度下降至95℃時添加香料3ml及流膏40g攪勻后,立即投入受冷水槽冷卻的瓷盤中,約5分鐘后倒入沾有淀粉的薄板上,混和分割成塊,每塊含藥6分重,近似1.8g。每塊含藥2g。 |
用法用量 | 1-3歲,每服1塊;3-6歲,每服2塊;6-12歲,每服3塊;12歲以上,每服3-4塊。均日服3次。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急性菌痢50例,年齡1.5-14歲。均以臨床癥狀如發(fā)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大便粘液濃血及大便鏡檢膿血球,結(jié)合流行季節(jié)為診斷依據(jù)。本組50例,末加其它抗痢疾藥治療者計32例,全部近期治愈。加用靜脈滴注四環(huán)素1次者18例,全部近期治愈。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