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1,(4):24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胡椒、肉桂、干姜、丁香。 |
加減 | 食滯者可加炒枳殼、炒雞內(nèi)金、炒麥芽、焦山楂;風(fēng)熱暑濕者可加藿香、黃連、白扁豆。 |
功效 | |
主治 | 嬰幼兒腹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時(shí)放少許紅糖分6次服。劑量:1-6個月者為1.5g,0.5-l歲各2.0g,1-2歲各2.5g,2-3歲各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嬰幼兒腹瀉354例,男195例,女159例;年齡1個月至3歲。療效標(biāo)準(zhǔn):痊愈:腹瀉停止,大便成形,每日1-2次,鏡檢無異常,食欲好,無脫水;無效:用藥5日以上,便次性質(zhì)及鏡檢無變化。結(jié)果:痊愈346例,占97.6%;無效8例。對照組156例中,痊愈118例,無效38例,治愈率75.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療程治療組平均1.8日,對照組平均5.6日。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