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云南中醫(yī)雜志1990,11(5):29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蘇子10g,前胡10g,馬兜鈴6g,川貝6g,地龍6g,甘草6g,白蒺藜15g,白鮮皮15g,苦參3g。 |
加減 | 寒端者去苦參、馬兜鈴;加麻黃、射干;熱喘者加黃芩或兌服麻杏石甘散1包,咳嗽劇烈加紫菀;痰多加天竺黃。緩解期用金水六君煎、金匱腎氣湯類。 |
功效 | |
主治 | 支氣管哮喘。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次服,兒童減半。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支氣管哮喘114例中,男61例,女53例;年齡11個月至72歲,以11個月至7歲者居多;病程3個月至28年。實驗室檢查:發(fā)作或嗜酸球增高者35例,呼吸道感染時白細胞增高者35例,E自然玫瑰花結試驗低于正常者49例。結果:顯效共28例(服藥后3-10日內不咳喘,胸透、血象、肺部聽診正常,季節(jié)或天氣變化不復發(fā)),好轉共53例(咳嗽減輕,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程序減輕,胸透或肺部聽診有一項未恢復正常者),無效共13例(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無明顯變化),近期癥狀控制20例;總有效率為88.6%。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