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柴胡45g,青皮(醋炙)30g,陳皮45g,佛手45g,烏藥45g,香附(醋炙)45g,木香45g,檀香45g,丁香30g,沉香150g,廣藿香45g,砂仁45g,豆蔻45g,厚樸(姜炙)45g,枳殼(去瓤麩炒)45g,羌活45g,白芷45g,鐵絲威靈仙(酒炙)45g,細(xì)辛45g,木瓜45g,防風(fēng)45g,鉤藤45g,僵蠶(麩炒)45g,膽南星(酒炙)75g,天竺黃30g,桑寄生45g,何首烏(黑豆酒炙)45g,牛膝45g,川芎30g,熟地黃45g,龜甲(沙燙醋淬)45g,延胡索(醋炙)45g,乳香(醋炙)45g,沒藥(醋炙)45g,白芨45g,人參45g,白術(shù)(麩炒)45g,茯苓45g,肉桂30g,黃連45g,冰片45g,朱砂150g,羚羊角粉15g。 |
加減 | |
功效 | 平肝疏絡(luò),活血祛風(fēng)。 |
主治 | 用于肝氣郁結(jié),經(jīng)絡(luò)不疏引起的胸脅脹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脈拘攣。 |
制備方法 | 除羚羊角粉外,朱砂水飛成極細(xì)粉,冰片研細(xì);其余柴胡等40味粉碎成細(xì)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6g,每次1丸,日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棕紅色的大蜜丸;氣涼香,味苦、辛。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1)取本品2丸,切碎,加硅藻土12g,研勻,加乙醚50ml,回流提取0.5小時,濾過,藥渣備用,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藥材溶液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1)項下的乙醚提取后的藥渣,揮干,加乙醇40ml,回流提取0.5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3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藥材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