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圍夾草、癌草、青竹殼菜、青鴨跖草 |
漢語拼音 | tan huo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鴨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大苞水竹葉 匍匐草本。須根多而細。莖有毛;~叢生,線形或闊線形,長10-24cm,寬1-1.5cm;莖生葉互生,葉片線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8cm,寬8-12mm,先端急尖,基部呈鞘狀,葉鞘被毛,兩面無毛或下面被短柔毛;芗深^狀花序,生于枝端,直徑約1cm;花梗長2.5-5cm,總苞片被外形,長1-2.5cm,寬6-8mm;花梗粗短;小苞片大而宿存,膜質(zhì),圓形,長約5mm,成覆瓦狀排列;萼片3,長圓形,長約4mm;花瓣3,藍色或紫色;發(fā)育雄蕊3,退化雄蕊3,花絲被毛;子房橢圓形,花柱與子房幾等長。蒴果卵形,具3棱,每室有種子2顆。種子具皺紋;ㄆ5月,果期8-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500-850m的水溝邊及密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淡;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化痰散結(jié);清熱通淋 |
功效分類 | 化痰散結(jié)藥;清熱通淋藥 |
主治 | 瘰疬痰核;熱淋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Murdannia bracteata(C.B.Clarke)O.Kuntze ex J.K. Morton[Aneilema nudiflrum R.Br.var,bracteatum C.B.Clarke;A.bracteatum(Clarke)O.Kuntze] |
科屬分類 | 鴨跖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