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獻(xiàn)雞尾 |
漢語拼音 | mang ci fu ye er ju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鱗毛蕨科植物芒刺復(fù)葉耳蕨的根莖。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植株高60-120cm。根莖長而橫生,密被褐色鱗片。葉遠(yuǎn)生;葉柄長30-70cm,褐色,基部赤紫色,被褐色至黑褐色、線狀披針形鱗片,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突起;葉片紙質(zhì),卵狀長圓形至闊卵形,長30-50cm,寬20-30cm,先端羽片披針形,中軸裂片線形,黑褐色,三回羽狀分裂;羽片6-9對(duì),披針狀線形,先端長漸尖,有短柄,基部第1小羽片較長,披針形;小羽片中裂至深裂,基部上向的裂片較大,有短柄。孢子囊群背生于靠近中脈,生孢子的裂片較不生孢子的裂片稍小;囊群蓋圓腎形。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山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谷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葉,洗凈泥土,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痢疾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Arachniodes aristata(Forst.)Tindale[Polypodium aristatum Forst.;Rumohra aristata(Forst.)Ching] |
科屬分類 | 鱗毛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