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niu mao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莎草科植物球柱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球柱草,一年生草本,高5-25cm。有須根。稈叢生。葉紙質(zhì),線形,長2-10cm,寬0.4-0.8mm,背面葉脈間疏生微柔毛;葉鞘邊緣具長柔毛狀白緣毛。苞片2-3,細線形,長0.5-2cm,背面有微柔毛;長側(cè)枝聚傘花序頭狀,有密聚的無柄小穗3至數(shù)個;小穗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5mm,寬1-1.5mm,有花7-13;鱗片膜質(zhì),近寬卵形,長1.5-2cm,寬l-1.5cm,棕色或黃綠色,背面有龍骨狀突起,有脈1條,頂端有外彎的短尖頭;雄蕊1,花藥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尖,雌蕊柱頭3。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長約0.8mm,寬0.5-0.6mm,淡綠色,表面有方形網(wǎng)紋,先端截形或微凹;、果期4-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臺灣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30-500m的海邊沙地、河灘沙地。田邊、山坡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含黃酮類(flavonoi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涼血止血 |
功效分類 | 涼血止血藥 |
主治 | 嘔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ulbostylis barbata(Rotth.)Kunth[Scirpus barbata Rottb.] |
科屬分類 | 莎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