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chai pi |
英文名 | Jackal skin |
藥材基原 | 為犬科動物豺的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豺,形似狼而短小,頭部較寬而吻較短,體重15-20kg,體長85-130cm。四肢較短,尾長略小于體長之半。耳端圓鈍。乳頭6-7對。尾毛較長。通常全身毛紅棕色,或近灰棕色而雜以黑毛。頭部、頸部、肩部及背部色調(diào)較重,并雜有黑色毛尖的針毛,腹面呈淺灰色、棕色或棕白色,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四肢前面深棕褐色,內(nèi)側(cè)白以或淡灰色。尾端幾近黑色,形成黑尾尖。夏季毛短而色深,紅棕色尤顯深重。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黑龍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蘇、福建、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棲息于山地、丘陵、森林等處。而熱耐寒,群居性,具獵食中型獸類之特性。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平 |
歸經(jīng) | 肝;腎;脾經(jīng) |
功效 | 消積;解毒;止痛;定驚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溫里藥 |
主治 | 疳;慝齒;腳氣;冷痹;小兒夜啼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汁,或燒存性酒調(diào),適量。外用:適量,燒存性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主冷痹腳氣,熟之以纏病上,瘥止。 2. 孟詵:主語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之,或燒灰和酒服之;其灰敷齒瘡。 |
考證 | 出自《唐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orii Cuon alpin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uon lpinus Pallas |
科屬分類 | 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