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血藤、接骨草、女金丹 |
漢語拼音 | dixue g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麻葉蟛蜞菊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麻葉蟛蜞菊 直立或斜升草本,有時呈攀援狀,高20-80cm或達l00cm。須根叢生,肉質,折斷后有紅色液汁流出。莖直立,圓柱形,分枝,有粗溝紋,綠紅色。葉對生;有5-40mm葉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連葉柄長10-13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通常短楔尖或稀渾圓,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鋸齒或重齒,上面被有基部為疣狀的糙毛,下面毛較細密,近基出3脈,中脈中部以上常有1-3對側脈,網脈通常明顯;上部葉小,有短柄或無柄,葉片披針形,長2-2.5cm,寬1-2.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渾圓或楔形。頭狀花序少數(shù),徑達2-2.5cm,頂生或腋生;花序梗長2-3cm或更長,被白色開展糙毛;總苞闊鐘形或半球形,徑約15mm;總苞片2層,外層葉質,綠色,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約8mm,寬3-4mm,先端漸尖,背面密被長粗毛,內層長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5-8mm,先端鈍,被疏毛;拓片折疊成長圓形,長約8mm;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卵狀長圓形,長約11mm,寬約4mm,先端2齒裂,稀3裂,管部短,長3-4mm;管狀花黃色,檐部5淺裂,裂片三角狀漸尖,被疏毛。瘦果倒卵形,背部略扁,長約4mm,寬2-3mm,褐紅色,密被白色疣狀突起,先端收縮而近渾圓,收縮部分被密毛。冠毛短刺芒狀,2-3個,不等長,基部有冠毛環(huán)。花期7-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溪畔、谷地、坡地或空曠草叢或石灰巖坡地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后采挖,鮮用或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溫 |
歸經 | |
功效 | 補腎;養(yǎng)血;通絡 |
功效分類 | 補腎藥;養(yǎng)血藥;通絡藥 |
主治 | 腎虛腰痛;氣血虛弱;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9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云南中草藥》:"孕婦慎用。"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Wedelia urticifolia DC.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