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鐵刷把、萬年青、八股繩、雪 靈芝、水靈芝、水麻黃 |
漢語拼音 | cao ling zh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杜鵑花科植物巖須的全株。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常綠矮小半灌木,高5-25cm。分枝多而密,有時(shí)鋪散成墊狀,小枝密生交互對(duì)生的葉。葉硬革質(zhì),披針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2-3mm,寬1-1.7mm,基部稍寬,2裂,叉開,頂端稍鈍,幼時(shí)具一紫紅色芒刺,背面有光澤,龍骨狀突起,有一深縱溝槽,腹面近凹陷,被微毛,邊緣疏齒狀或全緣;▎蝹(gè)腋生,下垂,花便長1.5-2.2cm,被蛛絲狀長柔毛;花萼5,綠色或紫紅色,裂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冠乳白色,寬鐘狀,長7-10mm,口部5淺裂,裂片寬三角形;雄藍(lán)10,較花冠短,花絲被柔毛。蒴果球形,直徑5-8mm,花柱宿存;ㄆ4-5月,果期6-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 部、西藏東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4000m的灌叢中或墊狀灌叢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呈圓柱形,直徑2-2.4mm,分枝較多。葉交互對(duì)生或 脫落,多卷曲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披針形至披針狀矩圓形,長2-3mm,寬0.7-1mm;葉片較厚,基部2淺裂,上面近凹陷,下面有1條深縱溝紋;▎紊~腋,皺縮成團(tuán);花梗長1-2cm,有長柔毛;萼片展平后是卵狀披針形,長約3mm,暗紫紅色;花冠淡黃色。蒴果類球形。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從葉中鑒定出8種黃酮甙類化合物,分別為:楊梅樹皮素的-3-O-葡萄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3-O-鼠李糖甙(3-O-rhamnoside),3-O-阿拉伯糖甙(3-O-arabinoside)2種異構(gòu)體)和7-O-葡萄糖甙(7-O-glucoside);槲皮素的3-O-鼠李糖甙(quercetin 3-O-rhamnoside),3-O-阿拉伯糖甙(3-O-arabinoside)以及3-O-鼠李葡萄糖甙(3-O-rhamnglucoside)。還鑒定了楊梅樹皮素 (myricetin)的2種5-甲氧基衍生物[1]。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微苦;性平 |
歸經(jīng) | 心;肝;胃經(jīng) |
功效 | 行氣;活血;止痛;安神 |
功效分類 | 行氣藥 |
主治 | 肝胃氣滯;脅肋院腹脹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失眠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味辛,微苦,性平。有行氣止痛,安神功能。用于肝胃氣痛,食欲不振,神經(jīng)衰弱。 |
考證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Cassiopis Selaginoidis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assiope selaginoides Hook.f.et Thoms· [C.Mariei Levl.」 |
科屬分類 | 杜鵑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