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白蠟條、山楊柳 |
漢語拼音 | shan bai la ti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楊柳科植物丑柳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小灌木。葉片橢圓形,長2-4.5cm,寬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圓形,上面亮綠色,幼葉沿脈有黃色短柔毛,下面淺綠或發(fā)白,被淡黃銹色柔毛。側脈6-8對,凸起,網(wǎng)腺明顯;邊緣有不明顯的腺齒;葉柄明顯被繡毛;ㄐ蚺c葉同時開放,圓柱形,長2-6cm,直立斜出稍彎曲,花序梗短,著生2-4小葉;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藥黃色,花絲離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圓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圓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頭2淺裂;苞片近圓形,外面散生長柔毛,內面無毛;腺體1,腹生。蒴果卵狀長圓形,長達4mm。花期4月下旬。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路邊、水溝邊及潮濕山谷。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性微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除濕;活血調經(jīng) |
功效分類 | 祛風除濕藥;活血調經(jīng)藥 |
主治 | 風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9g;或泡酒。 |
用藥禁忌 | 《全國中草藥匯編》:“忌豆類、魚!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lix inamoena Hand.-Mazz. |
科屬分類 | 楊柳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