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一名飛龍。 |
釋名 | |
產(chǎn)地 | 生蜀郡。 |
生境 | |
性味 | 曰:味辛,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狀如鼠負(fù),青股赤頭。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七月七日采。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主心腹積血。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jī)理 | |
全文 | 鼠婦 (《本經(jīng)》下品) 【釋名】鼠負(fù)(弘景)、負(fù)蟠(音煩!稜栄拧)、鼠姑(弘景)、鼠粘(《蜀本》)、蜲(《別錄》)、蛜蝛(伊威!侗窘(jīng)》)、濕生蟲(《圖經(jīng)》)、地雞(《綱目》)、地虱。 弘景曰:鼠婦,《爾雅》作鼠負(fù),言鼠多在坎中,背粘負(fù)之,故曰鼠負(fù)。今作婦字,殊似乖理。 韓保升曰:多在甕器底及土坎中,常惹著鼠背,故名。俗亦謂之鼠粘,猶枲耳名羊負(fù)來也。 時珍曰:按:陸佃《埤雅》云:鼠負(fù),食之令人善淫,故有婦名。又名鼠姑,猶鼠婦也。鼠粘,猶鼠負(fù)也。然則婦、負(fù)二義俱通矣。因濕化生,故俗名濕生蟲。曰地雞、地虱者,象形。 【集解】《別錄》曰:鼠婦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采。 頌曰:今處處有之,多在下濕處、甕器底及土坎中!对姟吩疲和~蝛在室。鄭玄言家無人則生故也。 宗奭曰:濕生蟲多足,大者長三四分,其色如蚓,背有橫紋蹙起,用處絕少。 時珍曰:形似衣魚稍大,灰色。 【氣味】酸,溫,無毒。大明曰:有毒。 【主治】氣癃不得小便,婦人月閉血瘕,癇痓寒熱,利水道《本經(jīng)》。墮胎(《日華》)。治久瘧寒熱,風(fēng)蟲牙齒疼痛,小兒撮口驚風(fēng),鵝口瘡,痘瘡倒靨,解射工毒、蜘蛛毒,蚰蜒入耳(時珍)。 【發(fā)明】頌曰:張仲景治久瘧,大鱉甲丸中用之,以其主寒熱也。 時珍曰:古方治驚、瘧、血病多用之,蓋厥陰經(jīng)藥也!短接[》載葛洪治瘧方:用鼠負(fù)蟲十四枚,各以糟釀之,丸十四丸,臨發(fā)時水吞下七丸便愈。而葛洪《肘后方》治瘧疾寒熱,用鼠婦四枚,糖裹為丸,水下便斷。又用鼠負(fù)、豆豉各十四枚,搗丸芡子大,未發(fā)前日湯服二丸,將發(fā)時再服二丸便止。又蜘蛛毒人成瘡,取此蟲食其絲即愈。詳蜘蛛下。 【附方】舊一,新八。 產(chǎn)婦尿秘:鼠婦七枚熬,研末,酒服。(《千金翼》) 撮口臍風(fēng):《圣惠》:用鼠婦蟲杵,絞汁少許,灌之。《陳氏》:生杵鼠婦及雀甕汁服之。 鵝口白瘡:地雞研水涂之,即愈。(《壽域方》) 風(fēng)蟲牙痛:濕生蟲一枚,綿裹咬之。勿令人知。(《圣惠》) 風(fēng)牙疼痛:濕生蟲、巴豆仁、胡椒各一枚,研勻,飯丸綠豆大。綿裹一丸咬之,良久涎出吐去,效不可言。(《經(jīng)效濟(jì)世方》) 痘瘡倒黡:濕生蟲為末,酒服一字,即起。(《痘疹論》) 蚰蜒入耳:濕生蟲,研爛,涂耳邊自出。或攤紙上作捻,安入耳中亦出。(《衛(wèi)生寶鑒》) 射工溪毒:鼠婦、豆豉各七合、巴豆(去心)三枚,脂和,涂之。(《肘后》) 【附錄】丹戩 (《別錄》有名未用)曰:味辛,有毒。主心腹積血。生蜀郡。狀如鼠負(fù),青股赤頭。七月七日采。一名飛龍。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