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時珍曰:肥皂莢生高山中。 |
性味 | 辛,溫,微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其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白花,結(jié)莢長三、四寸,狀如云實之莢,而肥厚多肉。內(nèi)有黑子數(shù)顆,大如指頭,不正圓,其色如漆而甚堅。中有白仁如栗,煨熟可食。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去風(fēng)濕下痢便血,瘡癬腫毒(時珍)。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于皂莢也。《相感志》言:肥皂莢水,死金魚,辟馬蟻,麩見之則不就。亦物性然耳。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肥皂莢 (《綱目》) 【集解】時珍曰:肥皂莢生高山中。其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白花,結(jié)莢長三、四寸,狀如云實之莢,而肥厚多肉。內(nèi)有黑子數(shù)顆,大如指頭,不正圓,其色如漆而甚堅。中有白仁如栗,煨熟可食。亦可種之。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于皂莢也!断喔兄尽费裕悍试砬v水,死金魚,辟馬蟻,麩見之則不就。亦物性然耳。 莢 【氣味】辛,溫,微毒。 【主治】去風(fēng)濕下痢便血,瘡癬腫毒(時珍)。 【附方】新九。 腸風(fēng)下血:獨子肥皂(燒存性),一片為末,糕糊丸;一片為末,米飲調(diào),吞下。(《普濟方》) 下痢禁口:肥皂莢一枚,以鹽實其內(nèi),燒存性,為末。以少許入白米粥內(nèi),食之即效。(《乾坤生意》)。 風(fēng)虛牙腫:老人腎虛,或因涼藥擦牙致痛。用獨子肥皂,以青鹽實之,燒存性,研末摻之;蛉肷樟腦十五文。(《衛(wèi)生家寶方》)。 頭耳諸瘡,眉癬、燕窩瘡:并用肥皂(煅存性)一錢,枯礬一分。研勻,香油調(diào),涂之。(《摘玄方》)。 小兒頭瘡:因傷湯水成膿,出水不止。用肥皂燒存性,入膩粉,麻油調(diào)搽。(《海上方》)。臘梨頭瘡,不拘大人、小兒:用獨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入巴豆二枚扎定,鹽泥包,煅存性),入檳榔、輕粉五、七分,研勻,香油調(diào)搽。先以灰汁洗過,溫水再洗,拭干乃搽。一宿見效,不須再洗。(《普濟方》)。 癬瘡不愈:以川槿皮煎湯,用肥皂(去核及內(nèi)膜)浸湯時時搽之。(楊起《簡便方》)。 便毒初起:肥皂搗爛敷之,甚效。(《簡便方》)。 玉莖濕癢:肥皂一個。燒存性,香油調(diào)搽即愈。(《攝生方》) 核 【氣味】甘,腥,溫,無毒。 【主治】除風(fēng)氣(時珍)。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