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氣溫。味咸。有小毒。 |
歸經(jīng) | 入足厥陰肝經(jīng)。入足少陰腎經(jīng)。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主積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 |
功用 | 補(bǔ)中下氣。 溫能散積。咸能軟堅。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因有小毒。所以服之必?zé)┮病? |
臨證應(yīng)用 | 制 方: 旋覆同人參、半夏、代赭石、甘草、生姜、大棗。治傷寒汗下后。心下痞堅。噫氣不除。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jī)理 | 旋覆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咸有小毒。得地北方陰慘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溫能散積。咸能軟堅。故主結(jié)氣脅下滿也。水氣乘心則驚悸。咸溫下水。所以并主驚悸也。去五臟間寒熱者。五臟藏陰者也。痰蓄五臟。則寒不藏而寒熱矣。咸溫可以消痰。所以去寒熱也。補(bǔ)中者。中為脾胃。水行痰消。則中宮脾胃受補(bǔ)也。下氣者。咸性潤下也。 |
全文 | 【旋覆花】 氣溫。味咸。有小毒。主積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bǔ)中下氣。 旋覆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咸有小毒。得地北方陰慘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溫能散積。咸能軟堅。故主結(jié)氣脅下滿也。水氣乘心則驚悸。咸溫下水。所以并主驚悸也。去五臟間寒熱者。五臟藏陰者也。痰蓄五臟。則寒不藏而寒熱矣。咸溫可以消痰。所以去寒熱也。補(bǔ)中者。中為脾胃。水行痰消。則中宮脾胃受補(bǔ)也。下氣者。咸性潤下也。因有小毒。所以服之必?zé)┮病?br> 制 方: 旋覆同人參、半夏、代赭石、甘草、生姜、大棗。治傷寒汗下后。心下痞堅。噫氣不除。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