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地 | 蛤蚧生于西粵者佳, |
生境 | |
性味 | 味咸,氣平,有小毒。 |
歸經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捕得之須護其尾,尾傷即有毒,所斷之尾反可用也。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量鑒定 | 夜間自鳴聲至八九聲者為最勝。 |
主治 | 主肺虛聲咳無休,治肺痿,定喘止嗽,益精血,助陽道,血咯不已,逐傳尸癆疰,祛著體邪魅,仍通月經,更利水道。 |
功用 | 善能固氣,故止喘實神。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
配伍應用 | 然亦必得人參、麥冬、五味子、沙參乃奇。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至神功用,全在于尾,尾損則無用也。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蛤蚧 蛤蚧,味咸,氣平,有小毒。主肺虛聲咳無休,治肺痿,定喘止嗽,益精血,助陽道,血咯不已,逐傳尸癆疰,祛著體邪魅,仍通月經,更利水道。至神功用,全在于尾,尾損則無用也。然亦必得人參、麥冬、五味子、沙參乃奇。 蛤蚧生于西粵者佳,夜間自鳴聲至八九聲者為最勝。捕得之須護其尾,尾傷即有毒,所斷之尾反可用也。蛤蚧,善能固氣,含其尾急趨,多不動喘,故止喘實神。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