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圖譜首頁|病理學 |組織胚胎學 |寄生蟲學 |系統(tǒng)解剖學 |局部解剖學 |皮膚學 |性病學 |手術圖譜 |中草藥 |中醫(yī)學 |器械檢查 |影像診斷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醫(yī)學圖譜 > 系統(tǒng)解剖學圖譜 > 正文:骨學總論彩色圖譜
    

骨學總論

骨學總論解剖圖譜圖片 醫(yī)學論壇

骨學總論

總論

  骨 bone 是一種器官,由骨組織構成。

  一、骨的分類

  成人骨共206塊,依其存在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骨按其形態(tài)可分為4類)。

    

  1、長骨long bone

  形似長管狀,分為一體兩端。體又稱骨干,內有空腔容納骨髓稱骨髓腔。兩端較膨大,稱為骺。骺的表面有關節(jié)軟骨附著,形成關節(jié)面。骨干與骺相鄰的部分稱干骺端,幼年時保留一片軟骨,稱骺軟骨,成年后骨化遺留一線,稱骺線。

  2、短骨 short bone

  形似立方體,多成群分布于連結牢固且稍靈活的部位,如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處。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常具有多個關節(jié)面形成微動關節(jié)。

  3、扁骨flat bone

  形似板狀,主要構成顱腔和胸腔的壁,以保護內部的臟器。

  4、不規(guī)則骨irregular bone

  形狀不規(guī)則且功能多樣,有些骨內還生有含氣的腔洞,叫做含氣骨,如構成鼻旁竇的上頜骨和蝶骨等。

  5、骨的名稱、數(shù)目

  顱  骨 腦顱骨6種(額、頂、枕、篩、顳、蝶骨)8

    面顱骨9種(上頜、下頜、鼻、淚、顴、犁、下鼻甲、腭、舌骨)15

  軀干骨 椎骨(頸柱7;胸柱12;腰柱5;骶骨1;尾骨1)26

  肋骨24 胸骨1

  上肢骨 上肢帶骨 肩胛骨2 鎖骨2

  自由上肢骨 肱骨2   尺骨2  橈骨2 腕骨16 掌骨10 指骨28

  下肢骨 下肢帶骨  髖骨2

  自由下肢骨 股骨2 髕骨2 脛骨2 腓骨2 跗骨14 跖骨10 趾骨28

  聽小骨   6

  二、骨的表面形成(結構)

  骨的表面由于肌腱、肌肉、韌帶的附著和牽拉,血管、神經通過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種形態(tài)的結構。

  1、骨面的突起:由于肌腱或韌帶的牽拉,骨的表面生有程度不同的隆起稱為突;尖的突稱棘;尖的棘稱莖突;基底部較廣的突稱凸隆或隆起,粗糙的隆起稱粗。粓A形的隆起稱結節(jié);有方向扭轉的粗隆稱轉子;長線形的隆起稱嵴;低而粗澀的嵴稱線。

      

  2、骨面的凹陷:小的凹陷稱小凹;大的凹陷稱窩;長的凹陷稱溝;淺的凹陷稱壓痕。

 

  3、骨的腔腔:骨內腔稱腔、竇、小房。長形的腔稱管、道;腔或管的開口稱口或孔,邊緣不完整的孔叫裂孔。

   

  

  4、骨端的標志:圓形的稱頭或小頭;頭下方較狹細處叫頸;橢圓形的膨大叫髁;髁的最突出部分叫上髁。

 

  5、平滑的骨面稱面;骨的邊緣稱緣;邊緣的缺損稱切跡。

 

  三、骨的構造

  骨以骨質為基礎,表面復以骨膜,內部充以骨髓,分布于骨的血管、神經,先進入骨膜,然后穿入骨質再進入骨髓。

  1、骨質 bone substance

  由骨組織構成,分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質地致密,抗壓抗紐曲性很強,配布于骨表面。骨松質由相互交織的骨小梁按力的一定方向排列,質地疏松但卻體現(xiàn)出既輕便又堅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發(fā)揮最大功效的構筑原則。

  扁骨的骨密配布于表面,稱內板和外板。骨松質配布于中間,稱板障。骨髓即充填于骨松質的網眼中。

  短骨和長骨的骨骺,外周是薄層的骨密質,內部為大量的骨松質。小梁的排列顯示兩個基本方向,一是與重力方向一致,稱做壓力曲線;另一則與肌肉的拉力方向一致,稱做張力曲線。二者構成最有效的承擔力的力學系統(tǒng)。

  骨質在生活過程中,由于勞動、訓練、疾病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出很大的可塑性,如芭蕾舞演員的足跖骨骨干增粗,骨密質變厚;卡車司機的掌骨和指骨骨干增粗;長期臥床的患者,其下肢骨小梁壓力曲線系統(tǒng)變得不明顯等。

  2、骨膜 periosteum

  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被覆于除關節(jié)面以外的骨質表面。骨膜富含血管、神經,對骨的營養(yǎng)、再生和感覺有重要作用。骨膜分內、外兩層,內層有成內細胞和破骨細胞,有造骨和破骨功能。

  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網眼也襯著一層菲薄的結締組織膜,叫做骨內膜endosteum。與骨膜的內層同樣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以形成新骨質和破壞、改造已生成的骨質,所以對骨的發(fā)生、生長、修復等具有重要意義。

  3、骨髓 bone marrow

  存在于長骨骨髓腔及各種骨骨松質的的網眼中,在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肉眼觀呈紅色,故名紅骨髓。約從六歲起,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yōu)辄S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

  4、骨的血管和神經

  長骨的血管有滋養(yǎng)動脈,干骺端動脈,骺動脈和骨膜動脈。扁骨、短肌和不規(guī)則骨有滋養(yǎng)動脈和骨膜動脈。骨的神經伴骨的血管進入骨內。

  四、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征

  骨不僅堅硬且具一定彈性。這些物理特性是由它的化學成分所決定的。骨組織由有機質和無機質構成,有機質由骨細胞分泌產生,約占骨重的1/3,其中絕大部分(95%)是膠原纖維,其余基質,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組成的凝膠。無機質主要是鈣鹽,約占骨重的2/3,主要成分為羥基磷灰石結晶。

  有機質與無機質的比例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化,幼兒骨的有機質較多,柔韌性和彈性大,易變形,遇暴力打擊時不易完全折斷,常發(fā)生柳枝骨折。老年人有機質漸減,膠原纖維老化,無機鹽增多,因而骨質變脆,稍受暴力則易發(fā)生骨折。

  五、骨的發(fā)生和發(fā)育概況

  骨發(fā)生于中胚層的間充質。間充質先分布成膜狀,以后在膜的基礎上骨化,稱膜化骨。有的間充質發(fā)育成軟骨,以后再骨化,稱軟骨化骨。

  1、膜化骨:

  顱頂骨和面顱骨的發(fā)生屬于此型。

  2、軟骨化骨:

  四肢骨(鎖骨除外)和顱底骨的發(fā)生屬于此型。

  • 上一張圖片:
  • 下一張圖片:
  •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實名網站 360認證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