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瓜蒂湯、一物瓜蒂散
|
處方來源 | 《金匱》卷上。
|
藥物組成 | 瓜蒂2-7個(一本云20個)。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身面四肢浮腫。
|
制備方法 | 上銼。
|
用法用量 | 以水1升,煮取5合,去滓頓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1.太陽中暍《傷寒九十論》:毗陵一時宮得病,身疼痛,發(fā)熱,體重,其脈虛弱。人多作風濕,或作熱病,則又疑其脈虛弱不敢汗也,已數(shù)日矣。予診視之,曰中暍證也,仲景云:太陽中暍者,身熱體疼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2.身重嘔吐《傷寒發(fā)微》:予治新北門永興隆板箱店顧五郎,時甲子六月也。予甫臨病者臥榻,病者默默不語,身重不能自轉側,診其脈則微弱,證情略同太陽中暍,獨多一嘔吐。考其病因,始則飲高粱酒大醉,醉后口渴,繼以井水浸香瓜五六枚,卒然暈倒。因念酒性外發(fā),遏以涼水浸瓜,涼氣內(nèi)簿,濕乃并入肌腠。此與傷冷水,水行皮中正復相似。予乃使店友向市中取香瓜蒂四十余枚,煎湯進之,人口不吐。須臾盡一甌,再索再進,病者即沉沉睡,遍身微汗,迨醒而諸恙悉愈矣。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1.《張氏醫(yī)通》:此方之妙,全在探吐,以發(fā)越郁遏之陽氣,則周身汗出表和,而在內(nèi)之煩熱得苦寒涌泄,亦蕩滌無余。 2.《金匱要略心要》:瓜蒂苦寒,能吐能下,去身面四肢水氣,水去而暑無所依,將不治而自解矣。此治中暑兼濕者之法也。 3.《金鑒》:瓜蒂治身面浮腫,散皮中水氣,苦以泄之耳。 4.《溫病條辨》:此熱少濕多,陽郁致病之方法也。瓜蒂涌吐其邪,暑濕俱解,而清陽復辟矣。 |
備注 | 瓜蒂湯(原書卷中)、一物瓜蒂散(《醫(yī)略十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