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鬼遺》卷五。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四時常用,1日3次。治百病、傷寒、溫毒熱換。服如棗核大1枚;鼻塞,取半核大,納外中,縮氣令人聰里;若耳聾,取如兩棗核大,烊之如水,納其耳中,3-5年聾可愈;或寒癖腹?jié)M堅脹,及飛尸、惡毒、楚痛,溫酒服;霍亂當(dāng)成末成,已吐未痢,白湯服棗核大,若已痢1-2行,而腹煩痛,更服之;眼中風(fēng)膜,膜或痛,常下淚,取如粟大,注眼中,自當(dāng)下,止,或半目痛便愈;又胸背喉頸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聞有膏氣,老小增減。
|
用藥禁忌 | 當(dāng)服取利為度。若不利,如人行15里可與熱飲發(fā)。當(dāng)預(yù)作白薄粥令冷,若過利要止者,多進(jìn)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藥勢盡,自止更佳。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