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魏氏家藏方》卷七引劉德容方。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久患痼冷,臟腑虛滑,痢下膿血;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經(jīng)候不時,久無子息;男子下部積冷,腰膝無力,寒疝,膀胱一切冷病。
|
制備方法 | 上藥先用炭3斤,燒牡蠣令通紅,放冷,碾成粉,分為兩處,各半斤。用大坩鍋子1個,鹽泥固濟(jì),只留口,以牡蠣4兩實在鍋子底,次將硫黃、膩粉同碾細(xì),用無底小竹筒置牡蠣之上,鍋子中心四邊再以牡蠣實之,卻取竹筒,要得不近鍋子四邊也,然后再以4兩余牡蠣,實捺硫黃之上,去鍋子口留2-3寸,周匝用熟火3斤簇,待鍋子中焰出,以匙抄余牡蠣摻之,焰出又摻,以焰絕為度。放冷取出,再碾如粉。然后取大新磚1片,鑿成1池子,深約半磚以上,將未經(jīng)余煅牡蠣平分一半,實鋪在池子底,次將已煅過硫黃、壯蠣在上,更將余一半牡蠣覆之,實捺平后,用新白瓦一口蓋定,以木炭一秤周匝燒之,候火盡為度。卻取出,于土內(nèi)埋半日,令出火毒,研細(xì),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溫米飲送下,食前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