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學探驪集》卷四。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嗽喘。脾胃不健,氣血虧虛,氣不相接而喘,血虧孤陽偏盛,遍體發(fā)熱惡寒,午后更甚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元酒1鐘,水2鐘,煎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此方以桑白皮為君,通行正氣;佐以蔻仁、甘草調(diào)和胃氣,麻黃發(fā)散滯氣,黃芩清散燥氣,用白果、粟殼、龍骨收而斂之,使其壅滯之痰涎,皆從海浮石助麻黃從胸部而出。其痰既散,而喘亦自止矣。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