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圣惠》卷六十七。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接骨止痛。
|
主治 | 傷折。
|
制備方法 | 上細(xì)銼。
|
用法用量 | 先似豬、羊、駝脂等于大鍋內(nèi)文火煎取清汁,去滓,后入麻油,煎令如魚(yú)眼沸,次下棘針、柳枝、槐枝、蔥白等4味。煎令黃焦,濾去滓,即下膃肭臍等藥,以炭火養(yǎng)7日后,綿濾去滓,卻入鍋內(nèi),旋下黃丹,用柳枝子不住手?jǐn)嚕蜣D(zhuǎn)紫色,稀稠得所,即成膏,于瓷盒中盛。每用于紙上攤貼傷損處。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