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中醫(yī)傷科學 功能鍛煉 上課筆記
    

中醫(yī)傷科學教程:功能鍛煉

12.1  概述功能鍛煉又稱練功療法,古稱導引。它是通過肢體運動來預防和治療某些損傷性疾病,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內(nèi)經(jīng)》中就有導引的記載。張介賓在《類經(jīng)》注解中說:“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jié),以行氣血也”,“病在肢節(jié),故用此法”。張隱庵的注解認…

12.1  概述

功能鍛煉又稱練功療法,古稱導引。它是通過肢體運動來預防和治療某些損傷性疾病,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內(nèi)經(jīng)》中就有導引的記載。張介賓在《類經(jīng)》注解中說:“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jié),以行氣血也”,“病在肢節(jié),故用此法”。張隱庵的注解認為:“氣血之不能疏通者,宜按矯導引!闭f明了功能鍛煉早在秦漢以前就已成為治療傷病的一種重要方法。華佗認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得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jīng)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jié),以求難老!彼鶕(jù)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的道理,在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五禽戲,后世醫(yī)家又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功能鍛煉方法。如《諸病源候論》中收集了《養(yǎng)生方導引法》中許多導引療法!秱浼鼻Ы鹨健分休d“天竺國按摩法”,實際上是運用導引與自我按摩相結(jié)合的鍛煉方法,以求“百病除,行及奔馬,補益延年,能食,眼明輕健,不復疲乏”!断墒诶韨續(xù)斷秘方》也很重視肢體損傷固定后的功能鍛煉,把功能鍛煉活動作為重要治療原則,提出“凡曲轉(zhuǎn),如手腕腳凹手指之類,要轉(zhuǎn)動,要藥貼,將絹片包之,后時時運動,……或屈或伸,時時為之方可”。在《醫(yī)說.顛撲打傷》中有一醫(yī)案,介紹了使用竹管的搓滾舒筋方法治療膝關節(jié)損傷后遺癥,不兩月,活動功能恢復如常。、該書還介紹了腳踏轉(zhuǎn)軸幫助關節(jié)功能活動的鍛煉方法。以后元代、明代和清代的不少醫(yī)家對此療法也都相當重視,如《雜病源流犀燭》及《古今圖書集成.臟腑身形及諸疾門》等,在敘述每病方藥治法后,往往還附以導引法。

實踐證明,功能鍛煉對治療損傷能起到加速氣血流通,祛瘀生新,改善血液與淋巴回圈,促進瘀腫消散、吸收的作用;還能促進骨折的愈合,使關節(jié)、筋絡得到濡養(yǎng),防止筋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骨質(zhì)疏松等,有利于損傷肢體功能的恢復。目前,功能鍛煉在傷科臨床中已被普遍運用,并被列為治療筋骨損傷的基本方法之一。


12.2 常用功能鍛煉方法

12.2.1 頸項功(每個動作重復十二到三十六次)

12.2.1.1 與項爭力

預備姿勢:雙足分開,與肩等寬(可取坐位),兩手叉腰,頭頸正直,目平視。
動作:1抬頭望天;2還原;3低頭看地;4還原。上身腰部不動,抬頭時吸氣,低頭時呼氣,呼吸自然,并逐漸加深。
作用:活動頸部小關節(jié),增加頸部肌力,輔助治療頸部扭挫傷、落枕頸椎病引起的頭頸項背筋肉酸痛。如能配合熱敷則效果更好。

12.2.1.2.向后觀瞧

預備姿勢:雙足分開,與肩的寬(可取坐位),兩手叉腰,頭頸正直,目平視。
動作:1頭頸向右后轉(zhuǎn),目視右后方;2還原;3頭頸向左后轉(zhuǎn),目視左后方;4還原。
作用:同“與項爭力”

12.2.1.3.頸項側(cè)彎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1頭頸向左側(cè)彎;2還原;3頭頸向右側(cè)彎;4還原。
作用:同“與項爭力”

12.2.1.4.前伸探海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

  1. 頭頸前伸并側(cè)轉(zhuǎn)向右前下方,目視前下方似向海底窺探一樣;
  2. 還原;
  3. 頭頸前伸并側(cè)轉(zhuǎn)向左前下方,目視前下方;
  4. 還原。轉(zhuǎn)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

作用:同“與項爭力”。

12.2.1.5.回頭望月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

  1. 頭頸向右后上方盡力扭轉(zhuǎn),目視右后上方,似向天空看望月亮一樣;
  2. 還原;
  3. 頭頸轉(zhuǎn)向左后上方,目視左后上方;
  4. 還原。

轉(zhuǎn)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頭頸轉(zhuǎn)動時不必向前伸出。
作用:同“與項爭力”。

12.2.1.6.頸部環(huán)轉(zhuǎn)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頭頸向左右各環(huán)轉(zhuǎn)一圈。
作用:同“與項爭力”。

12.2.2 肩臂功(每個動作重復十二到三十六次)

12.2.2.1 幼鳥受食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下垂。
動作:

  1. 屈肘上提,兩掌與前臂相平,提至胸前與肩平,掌心向下;
  2. 兩掌用力下按至兩臂伸直為度。上提時肩部用力,下按時手掌用力,肩部盡量放松,動作宜緩,呼吸均勻自然。

作用:增強肩關節(jié)的活動能力。對肩部外傷及肩關節(jié)周圍炎引起的粘連、疼痛有防治作用。

12.2.2.2 左右開弓

預備姿勢:兩足開立,與肩同寬,兩掌橫放目前,掌心向外,手指稍屈,肘斜向前。
動作:

  1. 兩掌同時向左右分開,手逐漸握成虛拳,兩前臂逐漸與地面垂直,挺起胸部;
  2. 兩上肢仍屈肘,兩拳放開,掌心向外,恢復預備姿勢。拉開時兩臂平行伸開,不宜下垂,肩部稍用力,動作應緩慢,逐漸向后拉,將胸部挺起。

作用:增進肩部肌肉力量,恢復肩關節(jié)外旋活動的正常功能。

12.2.2.3 大鵬壓嗉

預備姿勢:兩足開立,與肩同寬,兩肘屈曲,兩手相疊,掌心向里放在胸部。
動作:

  1. 由左向右輕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上下左右回旋;
  2. 兩手由右向左輕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上下左右回旋。眼稍上看,每呼氣或吸氣1次,兩手輕輕按轉(zhuǎn)回旋1周;
  3. 預備姿勢同左右開弓,兩手握拳不按胸,肩關節(jié)由前向后搖轉(zhuǎn)1周。亦稱為小搖肩。

作用:同“左右開弓”。

12.2.2.4 雙手托天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放在腹前,手指交叉,掌心向上。
動作:

  1. 反掌上舉,掌心向上,同時抬頭目視手指;
  2. 還原。初起可由健肢用力幫助患臂向上舉起,高度逐漸增加,以病人能耐受為度。

作用:對恢復兩臂及肩關節(jié)的功能,輔助治療某些肩部陳傷引起的酸痛有效。

12.2.2.5 蝎子爬墻

預備姿勢:面對(或側(cè)身)墻壁站立,傷側(cè)肘關節(jié)微屈,五指分開扶在墻上。
動作:傷側(cè)手部用力緩緩向上爬,使上肢盡量抬舉或外展,然后再緩緩爬回原處。。
作用:對肩部處傷或肩關節(jié)周圍炎所致肩關節(jié)前屈、外展和高舉功能障礙者有效、

12.2.2.6 手拉滑車

預備姿勢:坐或站立于滑車下,雙手握繩之兩端。
動作:以健肢用力牽拉帶動傷肢,來回拉動,幅度可逐漸增大。
作用:同“蝎子爬墻”。

12.2.2.7 雙手舉鼎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握空拳,屈肘上舉同肩平高。
動作:

  1. 兩拳松開,掌心向上,兩手如托重物,兩臂向上用力直舉,雙目隨兩掌上舉而向上視,兩掌舉過頭頂,
  2. 兩手逐漸下降,恢復預備姿勢。上舉時吸氣,下降時呼氣并將兩手逐漸握成虛拳。

作用:恢復上肢上舉的肌力。對頸肩部筋肉勞損、肩關節(jié)周圍炎、岡上肌腱炎或因上臂外傷而引起的上舉功能障礙,通過鍛煉有助于恢復上舉功能。對嚴重的肩關節(jié)周圍炎,可先練習“雙手托天”勢。

12.2.2.8 彎肱拔刀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兩臂下垂。
動作:

  1. 右肘屈曲,前臂提起,掌心向前,提過頭頂,然后向右下落,握住頸項。左肘同時屈曲,掌心問后,由背后上提,手背貼于腰后招生簡章
  2. 右掌經(jīng)頭頂由前下垂還原,左掌也收回還原;
  3. 左肘屈曲,前臂提起,掌心向前舉過頭頂,再向后落,握住頸部。右肘同時屈曲,掌心向后,由背后上提,手背貼于腰后:
  4. 還原。右臂上舉時,頭向左轉(zhuǎn),左臂上舉時,頭向右轉(zhuǎn)。作用:恢復肩臂肌力,對肩背部筋肉勞損、瘀血粘連引起的肩關節(jié)內(nèi)旋、外旋功能障礙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12.2.2.9 輪轉(zhuǎn)轆轤

預備姿勢:左手叉腰,右手下垂。
動作:

  1. 右臂自下向前,向上,再向后搖轉(zhuǎn)一圈;
  2. 左臂自下向后,向上,再向前搖轉(zhuǎn)一圈?煞磸瓦M行,用力要輕柔,臂部應放松。本法可結(jié)合前后擺動或彎腰劃圈鍛煉。

作用:可防治外傷后肩關節(jié)強直及肩關節(jié)周圍炎引起的關節(jié)粘連。

12.2.2.10 體后拉手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雙手在身體背后,用健手握住患肢手部。
動作:用健手牽拉患手以拉動患側(cè)肩關節(jié),一拉一推,反復進行。
作用:恢復肩關節(jié)的內(nèi)旋功能。

12.2.2.11 屈肘挎籃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兩手下垂。
動作:

  1. 右手握拳,前臂向上,緩緩屈肘;
  2. 漸漸伸直還原:
  3. 左手握拳,漸漸屈肘;
  4. 緩緩伸直還原。

作用:增強上臂肌力,恢復肘關節(jié)伸屈功能。

12.2.2.12 屈肘拗腕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左手叉腰,右上肢屈肘上舉。
動作:

  1. 右手握拳做前臂旋前動作;
  2. 隨后漸漸旋后,上臂盡量不動;
  3. 還原;
  4. 改右手叉腰;左手作同樣動作。

作用:同上勢緊密配合,可增強上臂及前臂肌力,恢復肘關節(jié)伸屈功能及前臂旋磚功能。

12.2.3 腕部功(每個動作重復12~36次)

預備姿勢:立位與坐位均可,兩手臂向前平舉。

12.2.3.1.抓空增力

動作:將手指盡量伸展張開,然后用力屈曲握拳,左右手交替進行。
作用:能促進前臂與手腕部的血液回圈,消除前臂遠端的腫脹,并有助于恢復掌指關節(jié)的功能和解除掌指關節(jié)風濕麻木。

12.2.3.2.擰拳反掌

動作:兩臂向前平舉時,掌心朝上,逐漸向前內(nèi)側(cè)旋轉(zhuǎn),使掌心向下,握拳過程要有“擰”勁,如同擰毛巾一樣(故稱擰拳),還原變掌,反復進行。
作用:能幫助恢復前臂的旋轉(zhuǎn)功能。

12.2.3.3.上翹下鉤

動作:將兩手掌翹起成立掌的姿勢,隨后逐漸下垂成鉤手,動作要緩慢而有力。
作用:能幫助恢復腕關節(jié)背伸、掌屈的功能。

12.2.4 腰背功(每個動作重復12~36次)

12.2.4.1.按摩腰眼

預備姿勢: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掌對搓發(fā)熱以后,緊按腰部。
動作:雙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后再向上退到背部。
作用:可放松腰部筋肉,久練可防治各種腰痛

12.2.4.2 風擺荷葉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梢寬,雙手叉腰,拇指在前。
動作:

  1. 腰部自左向前、右、后作回旋動作;
  2. 再改為膘部自右向前、左、后回旋活動。兩腿始終伸直,膝部勿屈,上肢伸直,兩手輕托護腰部,回旋幅度可逐漸增大。

作用:疏通氣血,能輔助治療腰部扭傷、勞損腰痛。

12.2.4.3 轉(zhuǎn)腰推碑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稍寬,兩臂下垂。
動作:

  1. 向左轉(zhuǎn)體,m.payment-defi.com/rencai/右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手臂仲直與肩平,左手握拳抽至腰部時,目視左右方;
  2. 向右轉(zhuǎn)體,左手變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掌變?nèi)榛刂裂繒r,目視右后方。推掌的動作要緩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轉(zhuǎn)體時頭頸與腰部同時動,兩腿不動,推掌與握拳抽回腰部的兩臂速度應該一致。

作用:以鍛煉頸椎、腰椎的旋轉(zhuǎn)活動為主。能防治頸椎病、肥大性脊椎炎、勞損等頸、腰部酸痛。

12.2.4.4.掌插華山

預備姿勢:同“轉(zhuǎn)腰推碑”。
動作:

  1. 右手伸向前方,右掌向右樓回腰際時,左掌向正右方伸出(如用力插物狀),身體向右轉(zhuǎn),成右弓步;
  2. 左掌向左方平行摟回腰際時,右掌向正左方伸出,身體向左轉(zhuǎn),成左弓步。目視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動作可稍快。

作用:配合“轉(zhuǎn)腰推婢”,可防治四肢筋絡攣縮麻木,輔助治療肩部、腰腿部損傷引起的度痛。

12.2.4.5 雙手攀足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兩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
動作:①腰向前彎,手掌下按著地;②還原。兩腿要伸直,膝關節(jié)勿屈曲。
作用:增強腰腹部肌肉力量,能防治腰部酸痛及腰部前屈功能有障礙者。

12.2.4.6 白馬分鬃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兩臂下垂,兩手交叉,如左腰與左肩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側(cè)傷痛,右手交叉在前。
動作:

  1. 身體向前俯,目視雙手,兩手交叉舉至頭頂上端,身體挺直;
  2. 兩臂上舉后向兩側(cè)分開,恢復預備姿勢。上舉時如向上攀物狀,盡量使筋骨伸展,向兩側(cè)分開時掌心向下成弧線。

作用:本勢是肩關節(jié)的環(huán)轉(zhuǎn)與膘脊柱的屈伸運動,不僅肩部所有筋肉交替舒縮,而且腹背肌肉也得到鍛煉?上珀P節(jié)活動障礙,防治腰背酸痛,肩背筋絡攣縮麻木等,是全身鍛煉的方法之一。

12.2.4.7 鳳凰順翅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稍寬,兩手下垂。
動作:

  1. 上身下俯,兩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潦起,頭也隨轉(zhuǎn)向右上,目視右手,左手虛按右膝;
  2. 上身仍下俯,兩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頭也隨轉(zhuǎn)向左上,目視左手,右手下放虛按左膝。頭部向左或右轉(zhuǎn)時吸氣,轉(zhuǎn)回正面時呼氣;轉(zhuǎn)動時用力要輕。手臂撩起時動作要慢,手按膝不要用力。

作用:增強腰背部肌力,能治療腰部酸痛,且具有固腎以及舒展全身筋脈等作用。

12.2.4.8 飛燕,點水

預備姿勢:病人俯臥.頭轉(zhuǎn)向一側(cè)。
動作:

  1. 兩腿交替向后作過伸動作:
  2. 兩腿同時作過伸動作;
  3. 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后背伸;
  4. 上身與兩腿同時背伸;
  5. 還原。

作用:本勢是臥位腰背功能鍛煉的最基本動作。對胸腰椎骨折、腰椎間盤損傷、腰部勞損引起的腰痛有防治作用,最好在早期就開始鍛煉。

12.2.4.9 仰臥架橋

預備姿勢:病人仰臥,以兩手叉膘作支撐點,兩腿屈膝成90度,足掌放于床上。
動作:挺起軀干時,以頭后枕部及兩肘支持上半身,兩足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橋形。當挺起軀干架橋時,膝部稍向兩側(cè)分開。速度宜緩慢。
作用:能加強腰背部及腹部肌肉力量,防治損傷、勞損所致的腰背痛。

12.2.5 腿功(又稱下肢功,每個動作重復12~36次)

12.2.5.1.羅漢伏虎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梢寬,兩手叉腰,四指在前。練功時上身宜伸直,雙目平視前方,初練時.不必過分下蹲。
動作:

  1. 右腿屈膝,左腿伸直然后下蹲;
  2. 還原;
  3. 左腿屈膝,右腿伸直然后下蹲:
  4. 還原。

作用:增強腰臀部及下肢肌力,輔助治療髖關節(jié)的酸痛及股內(nèi)收肌的麻木和萎縮。

12.2.5.2.白鶴轉(zhuǎn)膝

預備姿勢:兩足正立,足跟并攏,兩膝并緊,身體前俯,雙膝微屈,兩手輕按于膝上,目視前下方。
動作:

  1. 兩膝自左向后、右、前作回旋動作;
  2. 自右向后、左、前回旋。每呼吸1次,膝部回旋1周。

作用:一般膝關節(jié)損傷解除固定后,即可進行鍛煉。能促進恢復膝關節(jié)功能和治療膝部酸痛、行走乏力等

12.2.5.3.行者下坐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抱肘。
動作:

  1. 足尖著地,足跟輕提,隨后下蹲,盡可能臀部接觸足跟,兩手對掌伸開兩臂伸直平舉;
  2. 起立恢復預備姿勢。下蹲程度根據(jù)病人的可能.不應勉強,必要時可扶住桌椅進行。

作用:增強大腿伸肌和臀部筋肉的力量。治療腰、髖、腿、膝疼痛、酸軟無力及恢復髖、膝、踝的伸屈功能。

12.2.5.4.四面擺蓮

預備姿勢:兩足正立,兩手叉腰,拇指在后。亦可采用臥位練習。
動作:

  1. 右小腿向后提起,大腿保持原位,然后右腳問前踢出,足部盡量跖屈;
  2. 右足還原再后踢,以足跟觸及臀部為度;
  3. 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足向里橫踢,似踢毽子一樣;
  4. 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足向外橫踢。練完后換左下肢作相同動作。

作用:增強下肢肌力,常練本勢可健腿力,強腰膝,防治下肢關節(jié)和筋肉攣縮麻木,筋肉酸痛等。

12.2.5.5.虛實換步

預備姿勢:立正,兩手叉腰。
動作:

  1. 右足前進一.步,左足足跟提起、足尖點地;
  2. 右足后退一步,左足足跟著地,足尖翹起。然后左換右,各勢相同。

作用:鍛煉踝關節(jié)伸屈及小腿肌力,以恢復行走功能。

12.2.5.6.仰臥舉腿

預備姿勢:仰臥位,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cè)。
動作:作直腿抬舉動作,幅度可逐漸增大。后期可在小腿遠端綁砂袋增加重量練習。
作用:增加屈髖伸膝肌群的力量,防治股四頭肌萎縮。

12.2.5.7.蹬空增力

預備姿勢:同“仰臥舉腿”。
動作:

  1. 屈髖屈膝的同時踝關節(jié)極度背伸;
  2. 向斜上方進行瞪踏,并使足盡力跖屈。

作用:使腿部的血液回圈暢通,防止下肢筋肉萎縮,消除踝關節(jié)因損傷所致的腫脹,改善髖、膝、踝關節(jié)伸屈功能。

12.2.5.8.側(cè)臥外擺

預備姿勢:側(cè)臥位,下肢伸直。
動作:

  1. 做下肢外展動作;
  2. 還原。

作用:增強大腿外展肌力量,防止外展肌的萎縮。練習時可與上兩勢配合進行。

12.2.5.9.搓滾舒筋

預備姿勢:坐于椅凳上,患足踏在竹管或圓棒上。
動作:做前后滾動竹管的動作,使踝關節(jié)及膝關節(jié)作伸屈運動。
作用:恢復踝、膝關節(jié)的伸屈功能。

12.2.5.10.蹬車活動

預備姿勢:坐在一個特制的固定練功車上。
動作:作蹬車活動,模擬踏自行車。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定量定時。
作用:增加下肢筋肉的力量,使下肢關節(jié)得到鍛練。
點擊查看:<<中醫(yī)傷科學>>目錄

...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