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的簡單失誤和大學者們的根本錯誤
南懷瑾先生出名后,攻擊誤解也接踵而來。正,F(xiàn)象。其中最多的,就是所謂常識錯誤問題。網(wǎng)上搜索,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攻擊他的帖子。其中有名的一個,就是對“暴虎馮河”的理解。下面先看看南先生是如何在《論語別裁》里描述暴虎馮河的:
[
把全篇首尾連貫起來,排成一個師生講論的場面,由上面一節(jié)的說話,第一個不服氣的又是子路,他忍不住開腔了: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
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路倒有自知之明,講“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一套修養(yǎng),自己是不行,所以他說:“老師!假使你打仗,你帶哪一個?你總不能帶顏回吧!他營養(yǎng)不良,體力都不夠,你總得帶我吧!”——文章中的三軍,不是現(xiàn)代的海陸空軍,當時還是車戰(zhàn),中軍、左軍、右軍稱為三軍!鬃勇犃俗勇返脑捫α,他罵子路,像你這種脾氣,要打仗絕不帶你,像一只發(fā)了瘋的暴虎一樣,站在河邊就想跳過去,跳不過也想跳,這樣有勇無謀怎么行?而且一鼓作氣,看起來蠻英勇,死了都不后悔,這種作法是冤枉去送死。子路這樣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學問中,智、仁、勇三個字是相連的,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開的?鬃诱f,一個統(tǒng)帥的修養(yǎng),一定要做到“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所謂臨事而懼,并不是怕事,而是說任何一件事到手上,開始時就是怕會失敗,所以要考慮周詳,不自作聰明;到事情終于來了,則“好謀而成”,不怕了,必須用智慧,各方面都設(shè)想周到,促其成功,這才是統(tǒng)御人才的基本修養(yǎng)。
這里南先生將“暴虎馮河”解釋成“像一只發(fā)了瘋的暴虎一樣,站在河邊就想跳過去,跳不過也想跳”,對不對尼?錯了,根本錯了。毋庸置疑。大家可以搜搜,暴虎馮河實際是兩個詞,“暴虎”是空手搏虎,除非你是武松;“馮河”是指空手渡河,除非你是浪里白條或者奧運會游泳冠軍。南先生在這里表面看錯的一塌糊涂,但是且慢!氨┗ⅠT河”本身雖然是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但引申義,或?qū)嶋H意義是指有勇無謀的魯莽行為。大家在回頭看南先生的原文,有這樣的話“這樣有勇無謀怎么行?…” 。可以說,雖然南先生把成語解釋錯了,但大致意思沒有錯。所以稱之為小失誤而已。
南先生為什么會犯這樣的小失誤,恰恰是因為他認為他理解對了,而且全文能講通。如果那時候有網(wǎng)絡或手邊有詞典,估計這個失誤會避免。畢竟本質(zhì)不是太難的問題。
南先生的工作貢獻,是梳理整個中國文化,點出其實質(zhì)。所以不可能對所有細節(jié)都弄清楚。
上下五千年,儒釋道數(shù)萬典籍,都讀下來,句義能講通,就差不多了,再細研究,恐怕就沒有時間了。所以在南先生的書籍里,有一些類似錯誤。此所以南先生要受到學術(shù)界的攻擊,并不被接受。
中國文化,講究“義理、考據(jù)、詞章”之學?紦(jù)是因為時空的原因,需要知道一個字的意義和讀音等,詞章是要文章美。例如王勃的《滕王閣序》:
“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zhěn),地接衡廬。。!
寫的非常美。一直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簡直是美輪美奐,美不勝收。這屬于詞章。
至于說到意義,比如“星分翼軫”,現(xiàn)代人基本讀不懂,讀完注釋,弄懂星宿的意思的,算好的了。這要有考據(jù)知識了。
再進一步說到《滕王閣序》全文的意思,非統(tǒng)讀,且了解時代和作者的背景及寫作時的心境等,不然可能就被這個美色給騙掉了。
所謂“義理”之學,實際就是要講明文章本身的意思,當然和考據(jù)有關(guān)。
中國文化,特別是以儒道fo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其本質(zhì),就是一個“道”字。凡沒有把這個問題點明的,基本都是認識錯誤的。49以后的大陸學者,可以借口說政治不允許,勉強過關(guān)。49以前,及港臺學者,凡是哈西方種種主義,用西方理論來解釋中國文化典籍的,可以說全是錯的。談到文化,西方人連做學生的資格都沒有。
中國文化,不是文學,不是詞章考據(jù),不是普通的義理或理性,是道。
當初朱熹、陸象山兩位先賢,鵝湖之會的時候,雖然朱熹認為應該先讀書,“格物致知”,而且把格物致知解釋錯了,但是其本質(zhì)還是認為“道”是存在的。只是修學不容易,所以需要先讀書而已。
五四以降,隨著唯物及科學興起,中國的“道理”變成了“理”,道沒有了,乃至否定其存在,用西方理論解釋古代典籍。這是大問題。根本問題。
南先生出世后,盡百年來,所有所謂的“文化”大師,凡是不明道的,基本全崩了。
參考文獻
[1] 世界文教全面雪崩,南懷瑾究竟干掉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