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黃耆桂枝五物湯是治療血痹、氣不足、血澀滯、身體不仁的方劑,采用“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為手段,溫煦以補氣,補氣以治血,而達到血行痹除之目的。后世醫(yī)家創(chuàng)立的大八風湯、黃蓍酒、補陽還五湯等有效方劑,筆者認為均秉本方之義而悟出,本方實開后人以補氣活血治中風之成法。而《金匱》大黃螫蟲丸則是治療“ 經(jīng)絡營衛(wèi)氣傷,內(nèi)有干血…… 緩中補虛” 的丸藥,意在緩圖,達到扶正不留瘀,袪瘀不傷正的作用。
該方中有多味蟲類活血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動物類活血化瘀中藥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漿TxB2 的含量等作用,尤適用于瘀濁干血深留筋骨脈絡,一般草木之品很難達到病所的中風后遺癥患者的治療和再發(fā)預防。
例三:張×× ,男,59 歲,95 年3 月28 日診。四月前因腦梗塞住院,經(jīng)救治后遺留在側(cè)半身不遂癥。診其面色少華,精神萎頓、言詞蹇澀、語音低怯,口角時有流涎,舌質(zhì)黯淡,舌苔薄白,脈細弦,重取乏力。是系氣虛不能帥血,脈絡痹阻,肢體失養(yǎng),肢體失養(yǎng),身體不仁而偏廢。
經(jīng)云:“ 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之! 治當補氣除痹、袪瘀通經(jīng)。方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合大黃螫蟲丸緩圖:炙黃耆100g 、赤芍30g 、桂枝10g 、生姜三片、大棗五枚、芎藭30g 、煎汁后吞服大黃螫蟲丸6g 。日服二次,30 劑后,步履如常,吐詞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