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的復興不僅僅是中醫(yī)的范疇,而是整個中華文明的復興,本文的作者是天涯(tianya。cn)上的高人,他的書也許將為中國的未來發(fā)展指明一個方向。
作者:黃飛鴻007
目錄
前言 3
第一章 金融危機與興衰周期 4
第二章 擴張型文明 16
第三章 近代西方文明 26
第四章 二十世紀西方文明 35
第五章 中國文明 47
第六章 有清一代 57
第七章 當代西方文明的衰落 66
第八章 當代中國與中國文明 74
第九章 金融危機的對策 82
第十章 轉折點后的世界 92
第十一章 下一個時代 102
第十二章 中國的角色與未來 111
前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不論是世界還是中國,都處在深刻的變革之中。當整個世界走出這一段連續(xù)彎道之后,不難想象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會有明顯的變化,人們的很多觀念也會相應隨之變化。今天社會普遍認為不值得重視或者難以接受的某些東西,以后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種態(tài)度去看待。這就譬如八十年代的人們,談到出國旅游與家庭轎車的時候,感覺便如站在地球遙望火星一般;然而短短三十年后,這些早都已司空見慣。倘若有人在八十年代的街頭談論出國旅游如何報團簽證,路人必定要以另類目之。
任何社會都離不開信心,危機中的社會更加需要堅實的信心?焖俚慕洕鲩L當然可以給社會帶來信心,但是危機中經濟難免受到影響,社會總歸需要找到其他的精神支柱。當我們去仔細解析這個大轉折的時代,會很清晰的看到中國文明的合理性同樣可以給社會提供堅實的信心與強大的凝聚力。筆者近年來一直在強調中國進行一次文化復興的重要性,因為中國文化有很多合理的成分是中華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幾年后的人們談到中國文明的優(yōu)越性,應該已經覺得順理成章。但是在眼下,深入探討中國文明的優(yōu)越性恐怕會引發(fā)很多爭論,或許部分并不理性。社會輿論的演變有其自身必然遵守的法則,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違拗的。一種觀點如果過于超前,將很難得到社會主流之共鳴,反而可能有揠苗助長之弊。
然跬步不積,無以千里。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必須要建立自己的軟實力,也必然需要具有大國心態(tài)的國民。中國的復興,必然要求中國人去客觀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文明,也要求國人心理能夠從近代的陰影走出來,以更加自信和積極的面貌去面對整個世界。大病初愈的人,看待很多問題心態(tài)都是難以做到平和的。不過經過三十年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社會的心態(tài)應該已經部分走出了這個階段,F(xiàn)在來討論這個話題,或許并不見得是很超前的事情。同時,身處于二戰(zhàn)后最嚴重的——或許可能升級為資本主義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經濟蕭條之中,讓更多人看清中國和世界的未來,同時也更加客觀理性的去看待自己的歷史與文明,對于中國順利渡過這場危機也是大有裨益的,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書涉及的時間和空間跨度過于宏大,以如此有限的篇幅是很難把所有必須涉及的重要問題講清楚的。為了便于一般讀者的閱讀理解,只能簡要介紹其主要脈絡。討論中訛誤之處在所難免,請所有讀者批評指正。
既然要討論一個大轉折的時代,總歸要探討世界為什么會轉折,支配這個轉折過程的有哪些深層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應當依靠現(xiàn)有的信息,盡可能的去預測一下世界經過轉折之后大約會是什么樣子,這個轉折期對于中國有哪些機遇和危險,我們應當怎樣去推進中國的復興進程。隨著華爾街五大投行全軍覆沒,比較敏感的人們已經隱約看到了美國的衰落。似乎還不僅于此,金融危機的來勢如此之洶涌,世界好像有一種隱藏的暗流將導致更大的變化發(fā)生。雖然現(xiàn)在未必能夠完全說清楚是什么,但是有此預感的人們應當不再少數(shù)。西方文明是當今世界的主角,一場世界范圍內的大轉折,肯定與現(xiàn)在的主角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那么就讓我們從這里開始,看看居于領先地位的西方文明在這場危機中將要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2008年12月
于北京
博客鏈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
本帖最后由 stream4423 于 2009/2/8 12:04 編輯 m.payment-defi.com/pharm/]
-----------第一章 金融危機與興衰周期
后天來臨
如果要用一部電影來形容最近幾個月來全世界的感受,那么幾年前的大片《后天》無疑是最合適的。電影中一場巨大的風暴和海嘯首先吞沒了整個紐約,而后迅速蔓延。世界各地的人們發(fā)現(xiàn),幾天前到處還都是艷陽高照,僅僅一夜之間全球都開始下雪。氣溫變化幅度之大,寒潮來勢之猛烈,令整個世界措手不及。由雷曼兄弟倒閉引發(fā)的這場金融海嘯,與《后天》中的劇情如出一轍,所不同之處僅僅在于這場海嘯出現(xiàn)在金融領域。世界經濟幾乎是瞬間經歷了從赤道到南極的飛速變化。自年初直到8月份,全世界都在為油和米操心,怎么抑制高油價和高糧價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是各國經濟政策需要考慮的優(yōu)先問題。隨著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這些問題迅速煙消云散。與電影中一樣,海嘯同樣是從紐約開始,僅僅一個月就把全世界
都拉下水。不到兩個月,如何防止經濟減速或衰退成為各國政府的頭等大事。
在《后天》中,影片的導演只是向觀眾展示了全球寒潮來臨時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不過極端氣候中發(fā)生的事情遠不止這些。讀者想必對于美國05年的新奧爾良洪水記憶猶新,其間整個城市秩序蕩然無存,遍地劫匪橫行,連美國警察也參與其中。一面是城市痛苦的掙扎,另一面則是美國軍隊用磨洋工的速度在賭缺口。這才是極端氣象條件下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那么當金融海嘯襲來的時候,美國會不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新奧爾良?也許人們尚未開始思考,然而這決非空穴來風。這個問題非常宏大,結論影響深遠,絕對不是簡單類比就能夠做出的。而且這個問題直接涉及到外部大氣候,應對經濟危機的策略恐怕不可能脫離對外部大氣候的預估,否則將缺乏足夠的前瞻性。在這種極端的經濟“氣象”條件下預估美國的變化,不僅要把以往極端“氣象”條件下的資料調出來參考,還要對所有正常條件下的“氣象”資料進行分析。毫無疑問,只有利用所有已知的氣象資料建立去一個理論模型,才能夠對未來的世界做出盡可能準確的預期。
根據(jù)所有已知歷史給出預測的結果是,當這場遍及全球的海嘯結束,人類歷史必定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誰的“抗寒”能力最強,就是下一個時代的領頭羊。一個社會的“抗寒”能力,不是取決于其經濟實力,而是取決于其文化。當我們對西方社會的演變進行解析之后,就會清楚的看到這一點。這場抗寒競賽的勝出者將會是中國,中國經歷的大風大浪實在太多,這點事情比起來的確算不得什么。在后續(xù)的章節(jié)中我們將詳細給出這個預測的過程,下面不妨首先看一下海嘯的破壞力是如何積累起來的。
-----------金融危機的形成
對于這場危機,從不同的層面上可以給出不同的解釋,解釋的越深就越接近于其本質。如果我們拋開房地產泡沫次級貸款這些表面現(xiàn)象繼續(xù)追問危機的深層根源,那么恐怕就不得不歸之于國際金融秩序。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先看一下國際政治秩序的演變。
在20世紀初世界政治是無秩序的,或者說國際政治完全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這種無政府狀態(tài)導致沒有一個機構能夠維護世界和平,各國的戰(zhàn)爭行為不受制約,于是接連發(fā)生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二戰(zhàn)之后大家意識到,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狀態(tài)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機構來部分履行世界政府的職能,維護整個世界的和平。這就是聯(lián)合國的由來。從本質上說,當人類進入工業(yè)社會之后,越來越緊密的聯(lián)系需要有一個世界政府。否則的話必然出現(xiàn)人類每個局部也就是每個國家之內是有秩序的,而國際層面是無秩序的。問題在于,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聯(lián)合國這種形式來部分承擔一個世界政府在維護國際和平方面的職能。
一個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維護秩序之外,還承擔著整個社會貨幣供應的任務。通俗的說,也就是各國政府都要負責如何印鈔票以及印多少鈔票這件事情,一般由各國中央銀行具體掌管。隨著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實際上要求有一個全球的中央銀行來負責整個國際貿易中的貨幣供應。不過建立一個這樣的中央銀行遠比建立聯(lián)合國要困難的多,因為這里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利益。維護世界和平對于維護者本身是沒有什么直接收益的,但是掌握貨幣發(fā)行權完全不同,開動印鈔機就能夠獲得無窮無盡的收益。因此這實際上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國際政治問題,各國政府之間必定為此進行復雜的博弈。這個發(fā)行權要么掌握在地球手里,要么掌握在一個足夠強大的國家手里,不可能建立一個世界央行去掌握它。這就導致了一個根本問題,各國國內的貨幣發(fā)行量是可控的,但是國際硬通貨的發(fā)行量對其他國家而言都不可控,只由美國控制。美國如果不大量發(fā)行美元并維持貿易逆差,其他國家就沒有美元可用。但是美國如果長期維持高額貿易逆差,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越來越高的債務負擔,于是世界各國對美元的信心下降,美元出現(xiàn)信用危機。這是國際金融秩序的致命缺陷。
事實上長期貿易逆差對于美國的物質生活來說是必需的,可以源源不斷的讓各國主動把資源類產品輸送給美國人消費。美國人已經習慣了大手大腳的生活方式,離開了其他國家的資源,日子是過不下去的。從二戰(zhàn)之后到71年之前,美國的
黃金儲備足以支持其不斷的發(fā)行美元。但是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已經無法滿足日益泛濫的美元,尼克松宣布美元放棄與黃金掛鉤,布雷頓森林體系 遂告崩潰。冷戰(zhàn)時期西歐各國在安全方面都有求于美國,對于美國的這種賴帳行為無可奈何。不過這是遠遠不夠的,美元必須再找到一個支柱來支持世界對美元的信心,這個支柱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國的軍事力量。美國首先支持以色列打贏一場中東戰(zhàn)爭,讓中東各國的安全更加脆弱。然后基辛格出馬穿梭游說,最后成功說服石油輸出國組織使用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唯一結算貨幣。美元通過與石油這種必需品的捆綁,成功化解了美元的信用危機。
冷戰(zhàn)結束后,歐洲不再甘心居于美國的跟班位置。到了小布什時代,美元的泛濫和歐元的出現(xiàn)使美國有必要將石油和美元綁的更緊。不論911事件的真相是怎樣的,總之美國有了一個出兵中東的理由,可以把石油產地直接控制在自己手里。戰(zhàn)爭導致美國的軍費開支激增,小布什迅速花完了克林頓留下的所有財政黑字。為了繼續(xù)維持占領并準備下一場戰(zhàn)爭,美國政府放松了金融監(jiān)管。這種放松很可能是有意的,雖然現(xiàn)在還很難看到證據(jù)。放松監(jiān)管之后經濟畸形繁榮,美國政府的短期收入增加,但是其代價是必然導致泡沫的出現(xiàn)造成長期危害。而美國準備的下一場戰(zhàn)爭,也就是入侵伊朗的戰(zhàn)爭,遲遲無法付諸行動。要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美國必須從朝鮮半島抽調兵力否則不足使用。由于朝鮮核問題遲遲難以得到解決,美國只好等待,結果在戰(zhàn)爭還沒有來得及打的時候,美國經濟的泡沫就破滅了。假使戰(zhàn)爭打起來了,那么美國的衰落將由對伊朗的戰(zhàn)爭引發(fā),F(xiàn)在則由于各種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金融危機充當了美國走向衰落的導火索。通過戰(zhàn)爭導致美國的衰落,恐怕時間會稍微慢一些;由金融危機來充當這個角色,過程會快的多。
簡單的說,在現(xiàn)有的國際金融秩序下,理想的局面就是美國人什么都不干專門借錢消費,刺激其他國家的出口。其他國家再把掙到的美元拿來買美國的國債或者其他債券,讓美元流回美國。美國人再次借錢消費于是往復循環(huán)不止。但是這個體系的基本缺陷在于,美國如果只是消費,其國際地位將不復存在,其他國家也不會承認美元的信用。于是美國必須做點什么來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這樣就有了近年中東地區(qū)的連續(xù)戰(zhàn)爭,將美國政府的債務不斷腿推向新高。不僅美國政府,其社會不斷消費并發(fā)放債券,必然積累越來越高的債務總額,早晚有一天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債務危機,徹底壓垮全社會的資金鏈,這就是金融危機。也就是說,國際金融秩序的基本缺陷導致其一定會解體,這是不可改變的趨勢,問題僅僅在于美國社會的債務什么時候高到足以破壞全世界金融秩序的程度。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實際上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后的國際金融秩序徹底解體。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危機,而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金融危機不但會導致美國走向衰落,同時也會導致整個西方文明走向衰落。后面的章節(jié)將詳細證明這一點。
博客鏈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注釋1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歐建立的國際金融體系,因為當時的會議地點為布雷頓森林而得名。主要特征是,歐洲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美國的黃金儲備在二戰(zhàn)中大量增加,同時期歐洲各國實力在戰(zhàn)爭中衰退。
-----------復合危機
如果在08年10月份還可以僥幸的認為金融危機不會向實體經濟蔓延的話,那么今天恐怕不會有人還相信這一點。12月2日,美國財長保爾森和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警告小布什,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美國將陷入比29年到33年大蕭條更加糟糕的衰退。美國汽車三巨頭距離破產僅有一步之遙。
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已經說明了美國金融資本主義的破滅,美國不可能沿著這條路繼續(xù)走下去。在克林頓時期美國的經濟發(fā)展是比較健康的,這一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建立在一場技術革命的基礎之上。當時稱之為信息高速公路,今天稱之為網絡技術。同一時期美國用
休克療法 摧毀了俄羅斯經濟,兵不血刃打垮了東南亞經濟,吸引整個世界的儲蓄流向美國債券市場,有利的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網絡泡沫在2001年破滅,時間上基本與9.11事件同步,此后美國經濟發(fā)展已經不再是依靠技術進步,而變成主要依靠金融衍生產品。金融危機的爆發(fā)說明了金融資本主義這條路不通,眼下又沒有任何新技術能夠再引發(fā)一場技術革命,資本主義迫切需要再找到一條出路。如果美國的運氣非常好,能夠找到一條新的發(fā)展道路并且走通的話,那么必然要在政治上進行重大的調整,如同資本主義在29年大危機之后的調整;不過現(xiàn)在的時代早已不同于八十年前了。也就是說,這場危機必然導致美國政治生活的巨大變化,實際上已經導致美國政治生活的巨大變化,大選的結果就是證明。因此金融危機絕不僅僅是一場經濟危機,其必然從經濟危機升級為一場政治危機,否則政治上的調整無法完成。當然進行調整的努力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那是另外一碼事。目前的金融危機僅僅是一個復合危機的前期階段。這場復合危機的影響力以及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的地位,本書將在后續(xù)章節(jié)詳細討論。
今天我們勉強還可以說,這是僅次于29年大蕭條的經濟危機。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29年的大蕭條給世界都帶來了什么,就會對金融危機的長期影響有更深刻的體會。29年大蕭條在經濟方面的破壞力無需贅言,以德國為例,總人口6600萬中失業(yè)人口達1000萬。整個社會在迷茫中選擇了希特勒,33年希特勒上臺標志著德國自一戰(zhàn)后建立的短暫民主制結束。換言之大蕭條在33年全面升級為一場政治危機,導致了德國的民主制瓦解。那么今天的金融危機會不會再次導致民主國家出現(xiàn)民主制瓦解的情況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是歷史的必然。關于其過程,我們在第十章《轉折點后的世界》中進行詳細討論。大蕭條帶來的政治危機還遠不止希特勒上臺,政治危機通過二戰(zhàn)這種形式體現(xiàn)出來,蔓延到整個世界,使得各國的政治生活都發(fā)生了巨大而深遠的變化。29年的大蕭條,實際上其破壞力直到45年二戰(zhàn)結束才基本釋放完畢,時間跨度長達16年。
注2:休克療法這一名詞由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提出。蘇聯(lián)解體之初俄羅斯在薩克斯建議下采取休克療法,即在短期內讓國家經濟從計劃經濟一步到達市場經濟,結果導致了俄羅斯經濟的全面倒退和混亂。其后遺癥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美元危機與美國的大陸化
如果說美國將要發(fā)生政治危機的話,那么這個危機將由什么來引發(fā)呢?雖然整個社會的普遍超前消費會給美國民眾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是美國政府仍然掌握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何以一定會造成政治危機呢?就目前情況看,造成美國政治危機的誘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的種族矛盾,另一個則是美元危機。
毫不夸張的說,美國經濟是完全建立在其鑄幣權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政府發(fā)行的貨幣不能在全世界范圍被接受的話,那么美國的日子就完全無法過下去。首先美國的消費依賴于進口全球各地的資源,美元如果不被接受,美
國老百姓將買不到生活必需品。這個游戲的實質是用美國的紙去換其他國家的資源,前提當然是這種紙有很多人愿意要。另外,美國政府長年累月的超前消費,積累了巨額國債,數(shù)額之大已經超出了紐約時代廣場國債鐘的顯示位數(shù)。之所以還能夠借新債還舊債,因為大家都相信美國只要開動印鈔機,就可以把這些債務還上。形象地說,國際鑄幣權相當于美國政府手中的一張信用卡,而且可以只刷卡不還錢或者說還錢的辦法就是再次刷卡。一旦這種信用不存在了,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全部財政收入償付每年國債的利息都不夠,根本不用談本金。 因此,美元一旦陷入危機,美國政府連發(fā)動戰(zhàn)爭向國外轉
嫁危機的能力也沒有,日子根本就過不下去。美國苦心經營的東西合擊伊朗的構想,只能永遠停留在地圖上了,如果五角大樓里真有這么一張地圖的話?梢钥隙ǎ涝C一定會導致美國的政治危機。金融危機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個程度,紐約喪失金融中心的地位已成定局。緊隨其后的,就是美元喪失其國際硬通貨的地位。其導火索有可能是某個中東國家首先宣布石油貿易與美元脫鉤,也可能是美國國內的種族矛盾由于某種原因突然激化。美國在以色列進攻加沙的問題上如此曖昧,恐怕背后有說不出口的重大原因。具體由什么事件導致美元信用危機,這是由偶然因素決定的,現(xiàn)在尚無法準確地預計,不過要不了很久整個世界就會清楚地看到。世界范圍內將出現(xiàn)拋售美元的狂潮,徹底淹沒美聯(lián)儲和美國經濟。大趨勢發(fā)展到這個階段已經無可挽回,縱然格林斯潘復出,也只能徒嘆奈何。美國的國力將隨著美元地位的喪失一蹶不振。
美國的大陸化進程 是未來整個世界將要經歷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任何國家任何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世外。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就是美國大陸化程度加深的重要標志。其后發(fā)生的政治危機,將會繼續(xù)加速這個過程。所謂美國的大陸化進程,是筆者自己定義的一個概念,其具體過程我們將在第十章詳細討論。簡單說來就是美國的國家屬性從準海洋國家向大陸國家轉變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將會徹底改變整個世界,并且是單向進行不可逆的。當時曾提到,美元喪失國際硬通貨地位,將會拖累全世界的貿易。以單一貨幣結算,對于降低交易成本是大有好處的。但是在美元陷入危機后,其他貨幣無法接替美元的地位。歐元區(qū)經濟實力不足,人民幣短期也不能壯大到這個程度。最大的可能性,恐怕是由“地球”來接替美聯(lián)儲的地位,也就是以地球發(fā)行的貨幣——黃金和
白銀——代替美元。黃金和白銀的信用是由地球來擔保的,不管社會如何變遷,黃金永遠是黃金。
美國來的超級老太太
如果認為以上言論有危言聳聽的意味,本書可以提供一個有力的反駁武器,那就是日本。日本從91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后,經濟始終低迷不振,到現(xiàn)在已經將近20年了,其間幾度出現(xiàn)經濟負增長。結果日本還是經濟總量第二,民主制還不是運行的好好的,根據(jù)什么說金融危機就會對現(xiàn)代民主制造成類似于德國二戰(zhàn)前的那種破壞呢?不錯,日本的確是長期處于經濟低迷,而且經濟上的不景氣基本沒有對政治生活產生破壞作用。問題在于,日本的傳統(tǒng)與美國是不同的。日本從骨子里深受中國文化熏陶,而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qū)儒家文化圈全部有高儲蓄的傾向,這一點我們中國人自己就有深刻的體會。日本社會的高儲蓄率無疑使得整個社會對經濟不景氣的容忍能力大大提高。同時日本所處的位置比歐洲和美國更有利,其周邊國家經濟發(fā)展使得日本的出口市場增大。而這些國家自身的工業(yè)發(fā)展程度還不夠高,于是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高科技產品,日本可以依靠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維持社會就業(yè)和經濟運行。另外,日本的政治生活穩(wěn)定是由美國來擔保的。日本自身是戰(zhàn)敗國,全境由美國駐軍,日本的政治生活亂無可亂,除非美軍撤走。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文化對于一個社會的經濟生活實際是有重大影響的。整個人類社會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而宏觀經濟從來不是孤立于社會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的一個子系統(tǒng)。即便是遇到相同的情況,不同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其變化一定是不相同的。日本可以連續(xù)20年處于經濟低迷而不出現(xiàn)政治危機,但是美國一定不行。我們不妨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前幾年美國金融資本主義大行其道的時候,從美國來了一個老太太。這位老太太姓名無可考,不過因為一件事名滿神州、家喻戶曉,那就是透支未來的錢買了一套房子。然后她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去還貸款,到臨死還清了,自己住了半輩子豪宅。中國的一位老太太呢,攢了半輩子的錢,到臨死才住上自己的房子。言下之意,中國人的觀念太落后太保守了,沒有超前消費的意識。美國這位老太太在中國轉了一圈大有所獲,粉絲數(shù)量之多估計本土的超級女聲遠遠不及,我們不妨就稱之為美國來的超級老太太。到了現(xiàn)在,這位超級老太太過的如何了呢?恐怕誰也不知道,她似乎一夜之間就從中國人的視野之中蒸發(fā)了。或許還不起貸款房子被銀行沒收了,此刻無家可歸正在華爾街某個墻角里忍饑受凍;蛟S在房價高位時已經賣掉了,把包袱扔給了各種基金,為華爾街五大投行的倒閉和眾多金融從業(yè)人員淪為失業(yè)一族貢獻了一份力量,此刻則優(yōu)哉游哉在某處別墅里數(shù)錢解悶。然而不論哪種情況,都無疑增加了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在高儲蓄的社會,每個社會細胞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在透支未來的社會,每個社會細胞都無法容忍長期經濟低迷,那樣必然導致根本就還不起貸款。當一個社會普遍的傾向于超前消費而不是儲蓄的時候,其社會制度豈能禁受的了長期經濟低迷?中國人跟在美國超級老太太的屁股后面轉,到底是可喜還是可悲?話說回來,從美國來的一開始就是個老太太,恐怕已經昭示了金融資本主義時日無多。當然,有歷史知識的讀者肯定還會搬出近代西方文明建立的制度如何實現(xiàn)了制衡,運行何等有效,兩次世界大戰(zhàn)并未能夠打垮資本主義,當代資本主義已經與二戰(zhàn)之前如何不同云云。本書的三四兩章將會全面梳理近代西方文明的演變脈絡,了解了當代資本主義的形成,這些反駁意見自然就會冰消瓦解。
美國老太太不僅給美國帶來了金融危機,也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大批年輕人成為房奴,每月背著沉重的月供,整個生活因為一套房子而徹底改變。房價下跌之后,大批業(yè)主退房又增加了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斷供則直接威脅到金融體系的安全。談及此不免想到《全球通史》 中的一句話,西方帶來的觀念遠比他們的武器更有破壞力。俄羅斯因為輕信西方經濟學家的休克療法,導致整個經濟倒退了二十年。以后的人們回首這一段往事,肯定不會認為超級老太太的觀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好處。實際上,《全球通史》中的這段話適用于全世界,適用于五百年以來直到今天的全部歷史。希望讀者能夠重視這句話,后面的分析中我們將多次提到。中國曾經的痛苦,很大程度被西方的觀念打敗而不是被其武器打敗。今天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使得中國有條件來徹底反思一下落后的原因和復興的出路。當我們完成了這一過程之后,中國的復興將是一片坦途。中國將徹底走出近代的陰影,進入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成為整個世界效仿的樣板。本書的作用,則在于幫助中國更快的完成反思過程,并樹立整個社會對于未來的堅定信心。
注:關于美國大陸化的詳細解釋,請參閱筆者數(shù)年關于世界近代史的電子書。下載鏈接見附錄。
博客鏈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興衰周期
經濟危機是經濟周期的產物,這已經是經濟學常識了。更深層來看,那么金融危機又是什么力量的產物呢?事實上,導致這個危機出現(xiàn)的是興衰周期,金融危機的最終結果將導致美國的衰落,也就是美國這個國家經歷一個從興到衰的過程。盡管其表現(xiàn)形式是通過次級貸款、資金鏈斷裂等等,但是這些只是興衰周期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方式而已。到了一定程度,興衰周期的力量總要表現(xiàn)出來,不通過金融危機這條路,一定會通過其他路徑。
這個世界周期性的現(xiàn)象很多,經濟周期只是其中的一種。一般的經濟危機體現(xiàn)的無非是經濟周期的破壞力。不過在經濟周期之外,一個國家甚至于一個文明還在服從著興衰交替的周期。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經歷過興衰周期的變化,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今天只局限于英倫三島,其他盛極一時連廢墟都沒有留下多少的國家比比皆是,只有美國暫時是一個例外。美國之所以例外,并不是因為她游離于這個規(guī)律之外,而是她的歷史太短,如此有限的歷史長度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一個興衰周期。金融危機的破壞力,已經遠遠超過普通的經濟危機,直到現(xiàn)在還在升級的過程之中。當美國的國際地位隨著美元的危機一落千丈時,全世界將更加深刻的理解興衰周期四個字是什么意思。
面對著嚴重的危機,西方社會一定會開動腦筋去尋找一條出路。經濟學號稱西方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諾貝爾獎唯一垂青的社會科學。對于西方經濟學而言,這次金融危機一定會再次引發(fā)西方經濟學的一場革命。之所以說再次,因為29年到33年的大蕭條就曾經引發(fā)一次西方經濟學的革命,史稱“凱恩斯革命”。在凱恩斯革命之前,西方經濟學家們對于宏觀經濟學也曾涉及,但是沒有出現(xiàn)獨立的宏觀經濟學,也沒有人真正奠定了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經濟學革命
在討論下一次經濟學革命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看看上一次西方經濟學革命—— 凱恩斯革命。西方經濟學早期主要關心的是微觀經濟問題。至于宏觀問題,他們相信“供給會自動的創(chuàng)造需求”,同時市場會通過“看不見的手”自動調節(jié),所以用不著操心。西元1929到1933年大危機之后宏觀經濟學獲得了巨大發(fā)展,因為嚴重的經濟危機迫使經濟學家們更重視宏觀問題。此后如何熨平經濟周期成為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所謂熨平經濟周期,就是減少周期性發(fā)生的經濟危機對于經濟的破壞力。能夠熨平經濟周期的力量在哪里呢?只能在經濟體系之外,因為市場經濟自發(fā)調節(jié)的能力有其局限性,一定會導致經濟周期的發(fā)生。外部的力量主要就是政治力量,所以大危機之后各發(fā)達國家都放棄了自由市場經濟,改由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通過運用行政力量對經濟進行調控,同時輔以社會福利和稅收等政策,使得經濟相對比較平穩(wěn)的發(fā)展,避免了大起大落的發(fā)生。在二戰(zhàn)后,凱恩斯學說讓西方社會經歷了長達25年的持續(xù)繁榮。此后由于滯漲的出現(xiàn),凱恩斯學派逐漸式微。
回顧上一次大蕭條給經濟學帶來的變化,我們不難預見這次金融危機將給未來經濟學帶來一場怎樣的革命。那就是經濟學的研究范圍將不僅要關心如何熨平經濟周期,還要去關心如何熨平興衰周期。經濟體系肯定沒有這個能力,一國的衰落必然會導致經濟衰退或發(fā)展受阻。依靠政治恐怕也做不到這一點,興衰周期一般都伴隨著政治上的一些變化,政治家能夠獨善其身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在整個社會的范圍內找來找去,能夠熨平興衰周期的,就只有文化了。如果大家覺得文化這個詞比較空泛的話,我們可以換一個詞,那就是道德或者說責任感。這種能夠熨平興衰周期的經濟學什么樣子呢?西方經濟學家肯定不知道,因為西方文明不具備熨平興衰周期的能力。能夠熨平興衰周期的,只有中國文明。中國文明不僅是唯一歷經五千年沒有中斷的文明,也是唯一能夠在每次衰落后不斷走向輝煌的文明。毫不夸張的說,中國文明最大的優(yōu)勢之一,請注意是之一,就是能夠熨平興衰周期;否則中國不可能在兩千年的時間領先于世界。西方經濟學家倘若想要找到熨平興衰周期的方法,只有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吸取營養(yǎng)。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未來一定會在文化上引領世界。部分讀者很可能要說,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是隔年的黃歷翻不得,中國文化引領世界是白日做夢。理由無非是什么工業(yè)社會啦,或者是民主大潮啦,甚至于中國文化導致落后不適合于近代社會之類。實際上,這些觀念和美國的超級老太太沒什么兩樣,后面幾章我們就會詳細的解析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這些觀念的形成,本質上是對歷史的看法使然,或者說是歷史觀使然。當我們理解了世界為什么會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那么未來如何就一目了然。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有形的東西都將歸于塵土。能夠歷經千年而不朽的,只有文字。一個能夠熨平興衰周期的文化,首先必須是重視教育的,這樣才能保證在物質生活很困難的時候文化傳統(tǒng)本身不至于中斷。其次,文化本身要讓人有深刻的歸屬感,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困難時期凝聚人心。另外,文化還要讓整個民族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否則就不可能從廢墟上再次站起。當經濟學停留于社會的生產消費就業(yè)貨幣等話題時,以筆者看這只是狹義的經濟學。應當說西方經濟學兩百年來經歷了從微觀到宏觀的過程,其視野和關注范圍已經大大拓寬,但是這還僅僅是狹義的經濟學。當經濟學開始關心如何熨平一個國家的興衰周期的時候,就是真正的廣義經濟學了。此時狹義的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軍事學、倫理學等等一切,全部成為經濟學的組成部分。不過此時的經濟一詞已經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經濟了,而是古漢語所講的經濟——經世濟民的學問。
-----------我們怎么辦
經過三十年的經濟發(fā)展,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到全球經濟之中。在全球經濟形勢如此劇烈動蕩的時期,指望中國經濟不受沖擊是不可能的。從東南亞危機爆發(fā)之后,中國實際上就是在用凱恩斯主義的經濟理論來刺激經濟發(fā)展。到現(xiàn)在,十年已經過去。西方篤信凱恩斯的時間,也不過二十五年,我們還能夠用多久呢?凱恩斯主義失勢,起于滯漲的出現(xiàn)。而全世界上半年還在為大宗商品的漲價而苦惱,滯漲并沒有過去,只是被需求劇烈下降暫時掩蓋了。西方世界不可能再用凱恩斯主義,就是想用也無錢可用。冰島政府已經破產,美國的部分州政府也接近破產的邊緣,更不要講撥出巨款投資。數(shù)月前通過的七千億美元救市計劃,目前業(yè)已投下去三千多億,連個水花都沒有看到。金融衍生工具的破壞力現(xiàn)在已經讓全世界刻骨銘心,未來必定要走去杠桿化的道路。同時美國社會的債務負擔已經改變了美國人的消費觀念,超前消費觀念被放棄,再加之金融領域的去杠桿化,需求的萎縮勢將導致經濟陷入負增長。失業(yè)和降薪會迫使部分優(yōu)質貸款也變成次貸,形成大面積的信用卡危機。而美國現(xiàn)在也沒有多少技術優(yōu)勢來通過對外貿易拉動國內需求,在金融資本主義盛行時其制造業(yè)已經嚴重空心化,眼下只有航空業(yè)勉強可以維持競爭力。相比美國而言,歐洲投入的資金數(shù)額更加龐大,效果同樣不樂觀。中國如果繼續(xù)使用凱恩斯主義應對此次危機,恐怕收效也不會理想。
以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之高,一旦美國出現(xiàn)大范圍消費萎縮或政治危機,對于中國出口的打擊將非常沉重。單純依靠投資來消化如此多出口企業(yè)的生產能力,這個任務實在太有挑戰(zhàn)性。同時中國在三十年發(fā)展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必須得到解決,否則在危機的沖擊下,可能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問題。等待西方經濟學家建立一種新的經濟學是不現(xiàn)實的,西方文化沒有此種傳統(tǒng),理解中國文化對于西方經濟學家絕不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能夠做到的。中國也完全沒有理由繼續(xù)跟在西方經濟學家后面做跟班,縱觀世界各國的發(fā)展,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是靠西方的經濟理論發(fā)展起來的。唯一一個順利完成近代化的國家日本,也同樣不是靠西方經濟學的指引發(fā)展,西方經濟學并沒有告訴日本應當去掠奪鄰國。但是日本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于在甲午戰(zhàn)爭后向中國勒索巨額戰(zhàn)爭賠款,否則日本的工業(yè)化不可能完成。
另外我們也不應忘記上一次大危機期間中國的悲慘經歷。29年的大危機沉重打擊了日本經濟,日本于是瘋狂向外轉嫁危機,首先把目光放在了中國的東北。“不抵抗”的錯誤將整個東北拱手送給了日本,東北同胞的累累白骨成為日本走出危機的墊腳石。歷史的教訓離我們并不遠,這一次中國既不能也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當時之所以如此,一定程度上就在于被西方的思想所迷惑,將希望完全寄托在國際法和國際聯(lián)盟的干預上,相信外國的干預勝過相信我們自己的槍桿子。如果我們當時抱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堅決和日本作戰(zhàn),日本并無足夠的能力占領東三省。另一方面,當時國家陷于分裂狀態(tài),客觀上使得日本有機可乘,如果國家是統(tǒng)一的,日本也無可奈何,F(xiàn)在雖然沒有哪個國家要把中國當成危機中的墊腳石,不過以后有沒有是很難說的,提早對此有所防備對于中國絕對是不可掉以輕心的。那么很自然,對我們的思想進行一下整理以防止重蹈覆轍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想辦法加速中國的統(tǒng)一進程,必然對海峽兩岸應對眼下的危機大有裨益。關于如何推進中國的統(tǒng)一,后續(xù)章節(jié)將專門討論。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美國的超級老太太已被禮送出境。問題在于,忽悠中國人的是不是只有這么一個老太太?西方經濟學和政治學之中是否同樣隱藏著某些形式的老太太?如果我們繼續(xù)跟在這些老太太后面,很可能把中國引入歧途。這實際上要求中國去進行一次反思,也就是要想清楚哪些舶來品是促進中國發(fā)展的,哪些是讓中國走彎路的。思想混亂是當前中國社會的主要問題之一,思想混亂導致了全社會人心浮躁,只能夠依靠高增長來凝聚人心。當中國完成了這樣的反思之后,社會將形成主流思想,縱然經濟增長速度出現(xiàn)暫時的大幅下滑,國家也能夠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從而為其他問題的解決騰出時間。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比如國家統(tǒng)一的完成和出口結構的改變。
不論如何應對危機,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政策必須具有前瞻性。在決策以何種方式應對金融危機之前,我們必須首先知道未來的世界將要變成什么樣子,將會出現(xiàn)哪些有利于中國的變化和不利于中國的事件。然后才可能積極抓住戰(zhàn)略機遇,規(guī)避外部風險,讓中國順利的從危機中走出來。指望金融危機能夠在一兩年的時間內結束,恐怕是不現(xiàn)實的。應對當前這樣復雜的局面,要求中國具有真正的全球視野。這里所謂的全球視野,不僅包括能夠看到今天世界是什么樣,而且要能夠理解世界為什么是這樣以及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
世界向何處去
化解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要求我們必須首先預見到世界將向何處去。世界向何處去,這個問題應該說是社會科學最頂尖的問題了。每一個社會科學的分支都在研究某一領域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然后據(jù)此建立一些規(guī)律,來預測未來這一領域的變化。比如經濟學家總歸要知道以前的經濟史,才能夠以經濟史來證明其理論模型的準確性。國際政治學家也同樣是在用已經發(fā)生的事情總結經驗然后來預計將要發(fā)生的事情。實際上一切理論預測的過程都是如此,就如同天氣預報一般,通過已經出現(xiàn)的雨雪陰晴來推斷未來的天氣變化。因此,在分析世界向何處去之前,我們必須知道以前發(fā)生了哪些大事,這些事情為什么會發(fā)生,又是經過何種途徑演變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
文明沖突論在出現(xiàn)之初是飽受爭議的。某些學者總歸是這樣,一種新的理論出現(xiàn),必定要橫加指責要求拿出證據(jù)來才肯罷休。倘若在西元1840年,提出中國將要陷入被瓜分的威脅中,這樣的學者也一定會纏著要拿出證據(jù),否則必然當作異端進行口誅筆伐。問題是1840年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jù)可以說明中國會陷入被瓜分的威脅,只有理論分析能夠做到。當證據(jù)出現(xiàn)的時候,中國已經血流成河,這證據(jù)又有什么用?文明沖突論的證據(jù)在911事件之前也是完全沒有的,等到血的證據(jù)出現(xiàn),其他聲音也隨之銷聲匿跡了。
隨著伊拉克戰(zhàn)爭和恐怖襲擊的增多,文明沖突的觀念開始被普遍接受。前文已經提到,日本能夠長期處于經濟低迷而不出現(xiàn)嚴重的社會危機,是由于高儲蓄的傳統(tǒng)使然。不同文化的社會,在同樣的危機之中其反應是不同的。不難想見,走出危機之后的表現(xiàn)也同樣是不同的。對于未來世界各國的走勢,其文化傳統(tǒng)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對西方世界而言,今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都直接來源于其文化傳統(tǒng),因此從分析西方文明的特點入手將會讓我們對美國和歐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容易看清未來整個世界的走勢。當我們看清這一點之后,整個世界將要學習中國文明的結論就不言自明了。
博客鏈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第一章完
-----------明天元宵節(jié),作者的連載可能要停發(fā)一天。
半影月食,天象有異,宜靜心思過。
[
本帖最后由 stream4423 于 2009/2/9 13:04 編輯 m.payment-defi.com/Article/]
-----------第二章 擴張型文明
所有的文明都要服從興衰周期這個法則,但是不同的文明在興衰周期中的表現(xiàn)不同。從興衰周期的角度考察,西方文明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大起大落。其文明的繁榮必須依賴于擴張,當整個社會處于擴張段時,其所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社會結構能夠非常有效的運轉,社會井井有條生機勃勃。當擴張無以為繼的時候,整個社會就會陷入運轉失靈,而且是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轉的運轉失靈,整個社會隨后進入黑暗階段難以自拔。根據(jù)此種特性,不妨將西方文明稱之為擴張型文明。西方文明從建立之日就具有這種特征。盡管西方文明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傳承,但是其基本的思維方式并沒有改變。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演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歷史。如果說中國文明是一浪接一浪的向前發(fā)展,那么西方文明屬于只有一個波峰的文明,其波峰可能很高,但結束后的黑暗漫無盡頭。這就是兩種文明軌跡的基本差異。這種文明幼年的情況比較簡單,從比較簡單的時期入手,并且與現(xiàn)代西方文明進行對比,將更容易理解這種文明的思維方式和現(xiàn)在的西方世界。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合稱為西方文明的經典時代。英國詩人雪萊有言:“我們 都是希臘人”,即說明了希臘文明對于整個西方世界的影響之深遠。希臘地處巴爾干半島尖端,海岸線曲折綿長,港口島嶼星羅棋布。其地形山脈縱橫,將平原切割成小塊。古希臘即由建立于平原地區(qū)的眾多城邦組成。這些國家的領土面積,大約相當于中國今天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到幾個縣。各城邦的人口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按照政治權利和地位的不同,分為公民、自由人和奴隸;其中自由人又分為本邦自由人和外邦自由人。公民既有人身自由,也擁有政治權利,可以參加城邦的政治生活。但是公民在各城邦的數(shù)量都不多,很少超過萬人。雅典在鼎盛時期,公民人數(shù)也不過約2.5到3萬人。西元前451年雅典法律規(guī)定,只有父母雙方都是雅典人的男子成年后可以獲得雅典公民權。不論是民主制城邦還是非民主制城邦,公民結成一個整體,統(tǒng)治剝削自由人與奴隸。本邦自由人是未被授予公民權的本邦人,比如某些城邦中居住在邊區(qū)的居民;還有一部分是由于貧困或違法等原因而喪失公民權的本邦人,此外還有一部分被釋放的奴隸。外邦自由人是來自于其它城邦的移民。自由人有可能被授予公民權,但是這種希望通常都比較渺茫。居于社會底層的則是數(shù)量眾多的奴隸,其中大部分來自于戰(zhàn)爭中的俘虜。奴隸的構成主要是非希臘人,兼有部分希臘人。奴隸既無人身自由,亦無政治權利。他們是整個社會財富主要的創(chuàng)造者,但是勞動和衛(wèi)生條件極其惡劣。
這種情況在今天還是經過一定的變化后存在著,比如擁有美國居留權而沒有公民權的人,就相當于外邦自由人。公民在近代西方社會更加普遍,一般國內沒有奴隸。其經濟的繁榮不必建立在奴隸勞動的基礎上,因為可以建立在剝削殖民地的基礎上。二戰(zhàn)之后可以建立在通過國際貿易剝削第三世界的基礎上。不過西方文明對于奴隸制是情有獨鐘的,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的科研經費就部分來自奴隸販子,美國則因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爆發(fā)了南北戰(zhàn)爭。今天大量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是他們對于美國社會決不是可有可無的。美國的軍隊兵員并不要求是美國公民,大批的拉美裔移民希望通過服兵役獲得合法身份,這就為伊拉克前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炮灰。實際上近代西方文明經過文藝復興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的思維方式,由此指導而建立的社會制度,雖然已經表面上與奴隸制時代顯著不同,其內核仍然是一致的。思維方式的傳承,導致了近現(xiàn)代歷史與經典時代驚人的相似性。我們暫時不必看任何具體的事件,看一下地理背景就能夠體會到。
從地理環(huán)境角度看,古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尖端,古羅馬位于亞平寧半島。而觀察世界地圖不難發(fā)現(xiàn),整個歐洲就是一個大半島。歐洲的三面分別被地中海、大西洋和北冰洋所包圍。歐洲也同樣處于國家林立的狀態(tài),各國在近代歷史上征伐不斷。甚至不僅僅是歐洲,我們如果把半島看成兩面或三面由海洋包圍的一塊陸地的話,那么美國其實就是一個半島,其領土東西南三面被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所包圍。其北方鄰國加拿大同樣如此,領土分別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所包圍。至于發(fā)展比較好的澳洲、新西蘭、南非,要么是島國要么是半島。如果說西方文明是一種海洋文明或者說海洋性很強的文明,而中國文明是大陸文明的話,想來讀者應當不會有很大異議。這里實際上同時還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的一種自相似性。所謂自相似性是指一個復雜系統(tǒng)中的任意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相似性,整體中的任何一個局部經過放大都能夠與整體完全一樣或者說體現(xiàn)整體的基本特征。如果一個圖形是自相似的,那么在數(shù)學上就稱之為分形。以筆者拙見,這里極有可能就是歷史學與自然科學的一個銜接位置。通過對人類歷史自相似性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深刻的描述和理解人類歷史這個復雜系統(tǒng)。
插圖:著名的分形—koch曲線
反觀中國歷史,情況是迥然不同的。黃帝打敗炎帝之時,如果一定要把整個炎帝部落變成奴隸的話,未必沒有這個實力。但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根本沒有如此選擇,甚至連進行這種嘗試的打算都沒有。恰恰相反,他們結成了同盟,兩個部落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共同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此后的夏商周三代,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證據(jù)表明,中國曾經出現(xiàn)過普遍廣泛使用奴隸的情況。不同的文明,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古希臘人未必會認可古代中國人的這種做法,同樣古代中國人也不會欣賞古希臘人的選擇。而思維方式的不同,通過歷史的傳承潛移默化得影響著每一個人,使得不同的文明之間缺乏認同感,從而造成文明的沖突,并直接決定了整個世界下一個時代的主題。每個文明的軌跡,實際上在其建立之初就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這一點在本章后續(xù)部分詳細解釋。
興時不為衰時計
從經濟角度說,各希臘城邦實行典型的奴隸制經濟。奴隸的主要來源是對外戰(zhàn)爭中的俘虜,少部分為破產導致的債務奴隸。各城邦不論何種政體,其經濟都建立在數(shù)量超過其公民數(shù)量的奴隸勞動基礎之上。同時也有部分公民和自由人從事手工業(yè)生產。公民們結成一個整體,壓迫和剝削奴隸與自由人。當然,自由人中也有奴隸主,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可能無法獲得公民權;公民中也并不全是奴隸主。不過整體而言,公民集團壟斷了整個社會的政治權利,形成了一個特權階層。下面不妨來考察一下,看看這個社會結構有哪些優(yōu)劣之處。
當整個社會處于繁榮之中時,這套體系可以高效率的運作,尤其在民主制城邦。公民們通過運用手中的政治權利,使得國家政策體現(xiàn)了多數(shù)公民的意志,防止了自身利益被侵害,提高了整個國家機器的工作效率。在戰(zhàn)時公民有服兵役的義務,自備糧食武器為國家作戰(zhàn)。由于國家政策尊重了多數(shù)公民的權益,公民們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戰(zhàn),戰(zhàn)斗意志和忠誠度都不成問題。如果僅僅看這些方面的話,似乎這個體制是相當完美的,除了奴隸制這個污點。但是做過設計工作的讀者肯定知道,任何一個設計方案都要考慮在不利工況下進行校核。比如一個建筑,不僅要考慮平時美觀耐用,還要考慮到一旦地震時能不能保證生命安全。輪船也是如此,不但要能乘風破浪,還要考慮到萬一船體出現(xiàn)漏洞,如何保證其不沉。一個民族就如同一個人,沒有誰永遠走運或者背運,正所謂風水輪流轉。那么我們就來推演一下這樣的社會結構在不利工況下會發(fā)生什么。
奴隸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勞動力不能自給自足。為了補充死亡的奴隸,城邦必然存在著發(fā)動戰(zhàn)爭以掠奪勞動力的沖動,當然勒索戰(zhàn)利品和擴張商業(yè)利益對于緩和公民集團的內部矛盾是同樣有效的。這就是其文明擴張傾向的具體體現(xiàn)。假如一個城邦由于某種原因,其實力遭受了重大損失,那么這個城邦將沒有力量去繼續(xù)通過戰(zhàn)爭掠奪奴隸。結果必然是公民集團的生活水準下降,公民內部的矛盾激化。對于民主制城邦而言,公民會運用選票發(fā)泄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結果必定是執(zhí)政者像走馬燈一樣輪換,社會秩序更加混亂。對于非民主制城邦而言,公民集團矛盾的激化同樣要求統(tǒng)治者實行對外擴張,否則公民內部人心渙散將無法有效的控制自由人和奴隸,整個城邦可能被篡權。而自由人和奴隸長期處于無權的地位,當城邦衰落的時候,對于他們而言就是有機可乘的時候。既然他們并不認同這個城邦是他們自己的國家,為什么不在城邦困難的時候落井下石來改善一下自己的地位和生活呢?因此,建筑于奴隸制之上的城邦,實際上是依靠公民集團的軍事力量壓制了國家內部潛在的敵人,并且從他們身上攫取經濟利益以維持公民集團比較奢侈的生活。一旦公民集團由于對外擴張的終止而出現(xiàn)內訌,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不認同就會迅速表現(xiàn)出巨大的破壞力并摧毀其整個社會。這一點在雅典等民主制城邦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當雅典等民主城邦經濟蕭條之后,其古典民主制隨之土崩瓦解。因此,可以斷定西方文明是只有一個波峰的文明,一旦衰落就不會再有復興的潛力;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奴隸制導致的社會內部缺乏認同感。
博客鏈接: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標題系統(tǒng)不讓改了, 不能標明更新時間了
基本上應該是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