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脈法解-寸口脈法中:心與小腸侯于左寸,肺與大腸侯于右寸,肝膽候于左關(guān),脾胃候于有關(guān),腎與膀胱侯于兩尺,心主三焦隨水下蟄,亦附此焉。 而在“浮沉大小”中則有:木邪橫侵,土被其賊,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兩關(guān)之脈大。左關(guān)之大者,肝脾之郁而不生也;右關(guān)之大者,膽胃之郁而不降也。膽木化氣于相火---------于是右寸之脈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熱,于是左尺之脈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好像后段與前段相矛盾,不能理解,讀《四圣心源》而脈法不甚明了,請各位老師指教脈法到底應該怎樣學習?
-----------
本帖最后由 xiaodiega 于 2013/1/2 17:58 編輯 m.payment-defi.com/jianyan/回復 三燕慕容 的帖子按照黃師脈法,左路從尺-->關(guān)-->寸,是往上升發(fā)的過程;右路從寸-->關(guān)-->尺,是往下斂降的過程。具體的臟腑對應參見第一段。若人體正常升降的功能發(fā)生障礙,脈象會郁在關(guān)部,因關(guān)部(脾胃肝膽)乃升降之樞紐。左路不升,除關(guān)部郁結(jié)外,尺部亦郁而大;右路不降,右寸亦相應郁而大。
其實也不難理解。把左右六部套成一個圓圈形的水管,想象里面有水,正下方是個儲水管,而左中、右中分別有水泵,一個往上抽,一個往下送。然后水從正下方往左流出,以左下角為出發(fā)點,順時針流動,左中,左上,右上,右中,再經(jīng)右下角,流回到儲水罐中。那么這時如果左中、右中的泵出問題了,水堵在那兒了,那兩個位置就會鼓脹起來。然后左下角的水的流動受到障礙,跟著也鼓了;右上角水往下流的趨勢受到障礙,那兒也鼓了。。。
至于肝膽脾胃的脈位對應問題。若純粹按左升右降,肝脾升,膽胃降的路子,自然左配肝脾,右配膽胃;若按更傳統(tǒng)的配法,則應該是左關(guān)配伍肝膽,右關(guān)配伍脾胃。事實上肝膽脾胃本身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脈法并非只有左升右降一種理解。也可理解為左陰右陽,左為血分,右為氣分。若左脈總體細軟多為血分不足,右脈總體無力多為氣分不足。左關(guān)澀滯,為肝血不暢,左寸弱甚,為心血不足。右寸關(guān)滑大,為痰濕較甚,等等。另從五行角度,左尺-->關(guān)-->寸,為水生木,木生君火;右尺-->關(guān)-->寸,為命火生土,土生金。右關(guān)見弦,為木克土。右寸洪大,為火克金。兩尺虛旺,為水虛不能斂藏相火;左關(guān)尺俱細弱,為水少不能生木;右關(guān)尺俱不足,為火不暖土,等等等等。初學似乎蕪雜,相互之間有矛盾;理解到一定程度,便覺得其實并不矛盾,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而已。比如左路從腎水到肝木到心火,腎藏精,肝藏血,心主血,都是血的一路;右路從肺金到脾土到命火,肺主一身之大氣,脾主后天水谷之氣,腎司先天之元氣,也都是氣的一路,五行與氣血也并不矛盾。而按黃師理解,血之性偏于溫升,氣之性偏于肅降,左路由陰出陽主升發(fā)(對應春生夏長),右路由陽入陰主斂藏(對應秋收冬藏),故此左升右降。臨床上雖不完全如此(比如肝除主行血外,亦司人體偏內(nèi)的、五臟六腑之間氣機的條達。肺與肝都與氣有關(guān),一個偏衛(wèi)外,一個偏達內(nèi)。肺氣也有升舉的一面,如
補中益氣湯、
升陷湯等,重用
黃芪,輔以升柴,即針對大氣下陷;钛幰嘤猩薪,如
川芎常與川
牛膝搭配,一升一降。而作為氣分藥的
桔梗與
杏仁,亦是一升一降以調(diào)肺氣,等等。氣為動力,血為陰質(zhì),氣以煦之,血以濡之,氣行血亦行。事實上氣與血、升與降不能完全割裂),但作為入門,大體上、綜合地這樣來理解也就可以了。
-----------
回復 xiaodiega 的帖子 拜謝,我會慢慢理解的。我早年習西醫(yī),無機緣而未從之,然學習興趣不減,近來對中醫(yī)興趣日濃,心存敬畏。偶識《四圣心源》,愛不釋手,又入民間中醫(yī)網(wǎng)而知行者老師,醫(yī)醫(yī)金針老師以及各位國醫(yī)老師,甚慰?吹酱蠹曳e極互勉,互相幫助,我國醫(yī)必興。
-----------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3 06:59 編輯 m.payment-defi.com/zhicheng/xiaodiega 發(fā)表于 2013/1/2 10:19
回復 三燕慕容 的帖子
按照黃師脈法,左路從尺-->關(guān)-->寸,是往上升發(fā)的過程;右路從寸-->關(guān)-->尺,是往 ...
‘而按黃師理解,血之性偏于溫升,氣之性偏于肅降,左路由陰出陽主升發(fā)(對應春生夏長),右路由陽入陰主斂藏(對應秋收冬藏),故此左升右降!
----臨床上,
高血壓病人發(fā)作時左右兩尺脈氣(此暫借氣字以表述脈之復雜現(xiàn)象)向寸部上沖是怎回事?為什么臨床上的病象沒有按黃師所說的左升右降模式?如何來套。人體左右配對,沒有以五行家一些亂套太極的個人觀點所改變,肺經(jīng)左右手下注沒有左手肺經(jīng)血上升而右手肺經(jīng)氣下降的個人想法所改變,五行亂套現(xiàn)象經(jīng)過歷代無數(shù)學者的個人見解加插以泛濫嚴重,更高于貪污腐敗。
人體自然的脈氣
流注只有一種,沒有第二種,而人的理解卻有千萬種,理解不到本源上去,沒有和臨床實際的人體現(xiàn)象保持一致都是脫離了實際,走向了錯誤,那怕他之前的理解是正確,他現(xiàn)在和將來的理解也將錯誤。
-----------樓上朋友所論,本人部分同意。理論歸理論,理論可以學習,但實際應用時一定要和臨床實踐相結(jié)合,抱有一定的存疑的精神。內(nèi)經(jīng)、
傷寒、金匱大體可信(可信度應有90%以上)。但后世醫(yī)家之書,不可不看,卻不可過信。
黃師之書作為入門可以。但學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臨床經(jīng)驗,再回過頭來看黃師之書,便覺得書中太多主觀臆斷、太多憑空推想,太多公式化和書生氣。更像是一本理論家、而非臨床家寫的書。至少,臨床家寫書不會這么寫。比如雜病解中,每篇之前都有一句斷言。固然其中有很多精到之處,卻也有不少是以偏概全。如“
腹痛者,土濕而
木賊之也”“反胃者,陽衰土濕,下脘不開也”之類。其脈法也相當?shù)墓交。但作為初學者,在沒有相當?shù)呐R床經(jīng)驗和判斷能力之前,是很容易為書中的“完美的圓”所吸引,仰止贊嘆,過于沉溺其中,以為執(zhí)其理即可治天下,聽不進任何的逆耳之言,甚至往易經(jīng)河洛術(shù)數(shù)等等上面去附會,從而走上憑空蹈虛、脫離實際的歧途。
黃元御自稱直接傳承四圣之學,但事實上,若精讀傷寒金匱,便會發(fā)現(xiàn)這兩本書的風格與四圣心源相差何等之大。那是真正平實的臨床記錄和來源實際的理論總結(jié)。無空談,少玄談(發(fā)于陽七日愈,發(fā)于陰六日愈,以陽數(shù)七陰數(shù)六一類的除外),扎扎實實。當然也正因其過于簡練,理法上多多少少有些支離難解,才引來了后世那么多注疏之書,有務實的,也有務虛的。。。
不過話說回來,事物都是兩面的。黃氏脈法固然有其公式化和書生氣之處,對于初學者入門來說,個人以為仍要勝過瀕湖脈學、診家樞要一類的書。因為后者,理法更為支零瑣碎,只能強記二十八脈與其主病,而不能在尚缺乏臨床經(jīng)驗的前提下用一個較為圓融一體的理、用周流一氣貫通起來。黃氏四圣心源等書,也同樣如此。作為入門是不錯的。只是不要過于迷信、過于沉溺其中,甚至如某些網(wǎng)友所說一本書讀上十年八年(人生有幾個十年八年?),非得背得滾瓜爛熟(從臨床實用角度背四圣心源,遠不如背傷寒金匱),那就有點迂了。
補充關(guān)于瀕湖脈學、診家樞要等書:這些書更接近于前人脈論與經(jīng)驗的匯總,更貼近臨床。但初學者讀之,有如天書,只能死記硬背,而且很難融會貫通,應用起來更容易死搬硬套(某某脈主某病一類)。所以個人以為一氣周流、理法貫通的黃氏脈法更適合作為入門(因為對于成年人來說,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要比死記硬背容易得多)。只是不可拘泥于此,在有了一定的臨床體會之后,可以多翻翻瀕湖脈學、診家樞要一類的書,從中找些實際經(jīng)驗,作為有益的補充。
-----------
回復 活人活 的帖子> 人體左右配對,沒有以五行家一些亂套太極的個人觀點所改變,肺經(jīng)左右手下注沒有左手肺經(jīng)血上升而右手肺經(jīng)氣下降的個人想法所改變,五行亂套現(xiàn)象經(jīng)過歷代無數(shù)學者的個人見解加插以泛濫嚴重,更高于貪污腐敗。人體自然的脈氣流注只有一種,沒有第二種,而人的理解卻有千萬種,理解不到本源上去,沒有和臨床實際的人體現(xiàn)象保持一致都是脫離了實際,走向了錯誤,那怕他之前的理解是正確,他現(xiàn)在和將來的理解也將錯誤。
也有不同意的地方。樓上朋友有點過于唯物主義的嫌疑。中醫(yī),不完全是所謂的唯物主義,也不可全用現(xiàn)代科學、生理解剖來解釋。否則完全左右配對,如何理解臨床上確實大多數(shù)人左右脈象不同、甚至相差懸殊?如何理解往往左尺弱確實腎虛,右關(guān)大確實病在脾胃?而且拋開表面癥狀,純按這類脈象用藥,很多時候就是有效?按照解剖學觀點,就那么短短的一小段動脈,能說明什么問題?還在一小截里分出寸關(guān)尺、臟腑對應,更屬玄乎...至于五行,只是一種說理的工具而已。而且人法天地而生,其氣與四時相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木火土金水,從氣的周流與生克的角度去理解,本來就合于天人之道。水生木,木生火,看起來不那么“科學”,但總比A生B,B生C要直觀易解的多。
當代中醫(yī),大體可分為四類:
1. “中西結(jié)合”,西體中用,用西醫(yī)的理論、西醫(yī)的診斷手段去看病,然后給些“對癥”的湯劑或中成藥。此乃醫(yī)之下等,人數(shù)上卻最多。這類不提也罷。
2. 方證對應,重實證不重醫(yī)理,或只重傷寒經(jīng)方,不承認內(nèi)經(jīng)醫(yī)理的一派。日本古方派、以及國內(nèi)當紅的某些經(jīng)方醫(yī)生多屬此類。這類現(xiàn)在在網(wǎng)上也很紅。臨床有效率較高。但個人以為,只屬于“醫(yī)工”“技師”的層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蛘咛子眯Π两械娜A山支派,這一派屬于“劍宗”。
3. 重傷寒金匱,也同樣重視內(nèi)經(jīng)。以內(nèi)經(jīng)之理來理解傷寒,乃至理解后世各家學說。這是重“理”的一派,可比于華山派中的“氣宗”。
4. 將醫(yī)學上攀到易經(jīng)、河洛、術(shù)數(shù)的高度。
至于本人,才疏學淺,入門未久,尚未到登堂窺室的程度,本來沒有資格評論各家的高下。但憑直覺,我會選擇“氣宗”而非“劍宗”。在這一路上,才能學到真正的醫(yī)道,而非僅僅是一些技術(shù)層面上的東西。至于第四流派,我并不否認易經(jīng)、河洛、術(shù)數(shù)這類學問的價值。事實上我若干年前也對易經(jīng)下過一番功夫,也曾沉迷其中(我也相當喜歡fo理,覺得fo理甚至能解釋當代宇宙論和量子論中的許多悖論。我并非是個唯物主義者。在解釋“我”之存在的偶然性和不可思議的問題上,第八識生死流轉(zhuǎn),我覺得要比人擇原理讓人信服的多)。至于象術(shù)與醫(yī)學之間的關(guān)系,究竟是否如某些人所說那么深,以我的學識才力,是無法妄斷對錯的。但個人以為,這條路過于艱深,千百人中或許有一二絕頂聰明之人能借此窺得天道,但對于大多數(shù)智力普通的蕓蕓眾生來說,還是滿足于人間道、扎扎實實地學好人間的學問為好。否則一意往這條路上走,到頭來往往窮首皓經(jīng),于臨床實際一無所成。至于有些人搞的所謂易醫(yī)結(jié)合,翻來覆去只是幾個乾坤顛倒、坎離相濟,那說白了也就是拿易經(jīng)中的少數(shù)的幾個卦象來作為醫(yī)學中的說理工具而已,毫不稀奇,也誰都能懂。從古至今,也早就被人說爛了。那個相離天道,尚相差極遠。
-----------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3 20:42 編輯 m.payment-defi.com/yaoshi/回復 xiaodiega 的帖子跟你聊下一些實相。學五行易理最易犯毛病的有一個是主客顛倒。古書言"昔者圣人畫卦以示象"明確指出了易學藏象說,所謂象是指客體,舉個比喻,如人照鏡,鏡中有個我,這個我是客,本我是主,我們可以通過鏡子來檢查自己身上的毛病,但是鏡中的我所犯的毛病,我們是不能治,如果去治鏡中的我,則是主客不分,顛倒事實真相,搞胡了。五行易理是象學,是示象,(要與神通功能遙治一類區(qū)分清楚)是通過五行易理作工具(好比鏡子)來照人體身上的毛病,本體真我才是主,五行易理照出來的那個是客。主客不分,就是搞糊了,更著書立說豈不是成了搞糊學說?事實上歷代不少這樣的搞糊學說,所以說這些現(xiàn)象不低于貪污腐敗現(xiàn)象。
-----------
回復 活人活 的帖子高!o
-----------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3/1/4 06:12 編輯 m.payment-defi.com/zhuyuan/回7樓
以五行易理為鏡須要明白的問題,這些工具不過是開發(fā)人體本賦,如宋人鄒雍所體會的心耳目與宇宙實相相應現(xiàn)象,人體的靈性功能在當年禪宗六祖的一句偈的來由故事講得非常清楚:"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禪師畫龍,慧能六祖點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指的也是五行易理一類工具方法開發(fā)出來的自我本賦,但這個本賦受后天拘束太大,只要不勤擦又蒙塵,照出來的世間象又似是而非或搞錯,這是學易層次不高常出現(xiàn)的問題,所以不論古今,—個把易理五行吹得玄乎又玄的人,不必看他什么,就憑他充滿著對世間物欲的一份貪婪執(zhí)著,說水平多高說不通。這是走五行易理的路要明白的事情,以免誤己又誤人。
-----------
回復 活人活 的帖子請指點如何學易與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