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肛門內(nèi)外四旁,忽然生長紅瘰,先癢后疼,后成為痔,日久不愈,此癥皆濕熱所成也。而得之故,縱飲者為多。江南人常生此癥,因地氣之濕熱,又加酒熱之毒,所以結(jié)于肛門邊不能遽化。夫肛門通于大腸,凡有濕熱亦隨大便出,何以積而成痔?以濕熱在大腸不能久留,勢必盡趨于肛門,而肛門為大腸鎖鑰,未免有關(guān)閉防范之意,不容濕熱直出于門外,蓄積久濕熱毒,肛門獨受之矣。有毒必然外形,不生痔于肛門之內(nèi),必生痔于肛門之外,雖內(nèi)外似乎少殊,而作楚則一也。然治之法,烏能舍濕熱而他求乎。惟是肛門去脾胃甚遠,化濕熱之毒不能不假道于脾胃,肛門未必受益而脾胃先損,所以無成功耳。故用藥必須無損于脾胃而有利于肛門者,治之始克奏功。方用益后湯∶
茯苓(一兩) 白芍(一兩) 地榆(三錢) 穿山甲(一片,土炒,為末) 山藥(一兩)
薏仁(一兩) 水煎。
連服四劑而肛門寬快,又四劑內(nèi)外之痔盡消,再將前方每味加增十倍,修合丸散,以蜜為丸。每日未飲之先www.med126.com滾水送下五錢。服一料自然全愈,不再發(fā)也。
此方利水去濕熱,既無傷脾胃,復(fù)有益肛門,蓋兩得之也。
人有肛門邊先生小癤,每因不慎酒色m.payment-defi.com/sanji/,遂至腐爛變成痔漏瘡,不能收口,后長生肉管,每歲一管,流膿淌血,甚至為苦。世人治法,多用刀針掛線,徒受苦楚,而內(nèi)毒未除,外口難長,經(jīng)年累月,難以奏功。豈果漏瘡而終不可治乎,抑酒色之戒不嚴(yán),而治之不得其法。蓋肛門之肉,不比他處之肉,而肛門之皮,亦不比他處之皮。他處之皮肉,非橫生則縱生也。惟肛門之皮肉,有縱有橫,最難生合。況大便不時出入,又加以刀針掛線,切勿輕用。惟消其濕熱之毒,內(nèi)治為佳。然而漏生既久,毋論漏不可止,而氣血反傷,終難奏效也。方用補中用消,則何漏之不可痊哉。方用青龜丸∶
烏龜(一個) 茯苓(五兩) 薏仁(六錢) 羊蹄后爪(四副) 穿山甲(五錢,俱用土炒)
人參(二兩) 青苔(干者,一兩) 黃 (八兩) 當(dāng)歸(三兩) 瓦松(二條,陰干,不可火焙)
白芷(一兩) 槐米(一兩) 各為細末。將龜用石臼搗死,以藥末拌之,飯鍋內(nèi)蒸熟,將龜肉與甲火焙干,為末,同前藥用蜜為丸。每日服三錢,服至一月而漏瘡干,服至二月漏瘡滿,服完全愈,不再發(fā)。但服藥時務(wù)必獨宿,戒酒色三月。倘服藥時不斷酒色,不能奏功,不可不慎。
此方治漏實有神效,非世上大概之方。況雖去濕而復(fù)不散氣,雖敗毒而又不損血,補破于無形,填隙于有孔。我愿人敬服此方,堅守三月之戒,以去十年之病也。
人有大便時先射血幾許,而始溺糞者,人以為便血病也,誰知肛門暗生血痔乎。
夫痔久必變?yōu)槁,宜流膿血。不知受病不同,而見癥亦異。此等之癥,多得之飲燒酒過多,熱走于直腸而不得遽泄,乃結(jié)成小痔不化,久則皮破而血出。此血乃外出于直腸之外,而非出于直腸之中,乃膀胱之血也。夫膀胱化氣而不化血,酒毒滲入膀胱,將酒氣化水出于陰器,而酒毒爍血不能從陰器而出,勢不得不趨大腸肛門而出矣。無奈門徑各別,戶口牢關(guān),無可出路,而酒毒結(jié)于直腸之外,毒向內(nèi)攻,而直腸之痔生矣。痔生必破,乘隙而膀胱之血注之,久且以血引血,不獨膀胱之血盡歸之也,乘大便之開關(guān),血先奪門而出,故先大便而出射,正見其欲出之速耳。治之法似宜急填其隙,使血出之無路為第一策。然私竇既開,漏卮易泄,不亟清其上游之源,而但截其下流之隙,非計之善也。方用清源散∶
黃連(三錢) 茯苓(五錢) 白芍(五錢) 葛根(二錢) 白芷(三分) 槐花(三錢)
地榆(三錢) 人參(三錢)
穿山甲(土炒,為末,一錢) 白術(shù)(五錢) 車前子(二錢) 三七根末(三錢) 水煎,調(diào)末。服三劑,血較前更多,三劑后減去黃連,再用三劑,血止而痔愈矣。愈后必務(wù)斷酒,終身不可服也。若女色止忌三月,永不再發(fā)。倘不能禁,不必為之治療,必先說過而后醫(yī)也。
此方妙在用黃連之多,以解酒熱之毒,所謂先清其源也。上游無病而下流自然安閑,況諸藥又分發(fā)得宜。無非去濕化熱之味,堵截之方,又何能加于此哉。
人有胸間生瘡,因不慎酒色,遂成漏竅,長流血液,久則神形困憊,腰痛難伸,行同傴僂,人以為心漏也,孰知是腎虛而成漏乎。夫心腎本相通也,心之氣必得腎之氣以相生,腎之氣必得心之氣以相閉,心漏之成于腎氣之泄也。欲心漏之愈,安可不急治其腎氣之衰乎。然而治腎而心之氣不閉,則補腎與不補同,蓋有出氣而無止氣耳。或謂,凡漏瘡多成于濕熱,但補腎而不閉心之竅,則漏不能愈,閉心之竅而不去其濕熱,而但治其心腎,恐漏亦不能愈也。然漏亦不同也,漏在他處者,可泄其濕熱,而漏在胸間者,不可泄其濕熱。蓋心漏成于腎虛,腎虛則寒,而非熱也。腎虛者,腎水虛而非邪水盛也。治之法,補其真陰而邪水自消,溫其腎寒而濕熱自退。方用溫腎丹∶
鹿茸(二個) 附子(二個) 青鹽(二兩) 人參(二兩) 瓦蔥(二枝) 紅棗(四兩) 各為末,紅棗煮熟,搗為丸。每日空心、酒下三十丸。服半月而腰痛減,服月余而心漏愈矣。
此方之奇,全在鹿茸,既能益腎中之水火,而更能補心中之缺陷。又加之附子之辛熱,則無經(jīng)不達,引鹿茸直入于心腎,以填補其空竅。如青鹽者,咸以耐堅也。
蓋漏瘡必多竅孔,故流血亦多,血得鹽則止而不流也。瓦蔥者,消濕熱于無形,雖心漏非濕熱之病,然未免少有留存,則孔竅難塞,故兼用以防其變。誠恐氣虛不能化,更益以人參生氣于心腎之間,助茸、附之力通達于上下,尤易成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