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得怔忡之癥者,一遇拂情之事,或聽逆耳之言,便覺心氣怦怦上沖,有不m.payment-defi.com/yaoshi/能自主之勢,似煩而非煩,似暈而非暈,人以為心虛之故也。然而心虛由于肝虛,肝虛則肺金必旺,以心弱不能制肺也。肺無火 煉,則金必制木,肝不能生金,而心氣益困。故補(bǔ)心必須補(bǔ)肝,而補(bǔ)肝尤宜制肺。然而肺不可制也,肺乃嬌臟,用寒涼以制肺,必致傷損脾胃,肺雖制矣,而脾胃受寒,不能運(yùn)化水谷,則肝又何所取資,而腎又何能滋益,所以肺不宜制而宜養(yǎng)也。方用制忡湯治之。
人參(五錢) 白術(shù)(五錢) 白芍(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生棗仁(一兩) 北五味(一錢) 麥冬(五錢)
貝母(五分) 竹瀝(十匙)水煎調(diào)服。一劑而怔忡少定,二劑更安,十劑全愈。
此方不全去定心,而反去補(bǔ)肝以平木,則火不易動;補(bǔ)肺以養(yǎng)金,則木更能靜矣。木氣既靜,則肝中生血,自能潤心之液,而不助心之焰,怔忡不治而自愈矣。
此癥用柏蓮湯亦佳。
人參 麥冬 玄參(各五錢) 茯苓 柏子仁 丹皮(各三錢) 丹參(二錢) 半夏 蓮子心(各一錢) 生棗仁(三錢)水煎服。一劑安,十劑愈。
人有得怔忡之癥,日間少輕,至夜則重,欲思一睡熟而不可得者,人以為心虛之極也,誰知是腎氣之乏乎。凡人夜臥則心氣必下降于腎宮,惟腎水大耗,一如家貧,客至無力相延,客見主人之窘迫,自然不可久留,徘徊岐路,實(shí)乃 徨耳。治法大補(bǔ)其腎中之精,則腎氣充足矣。方用心腎兩交湯∶
熟地(一兩) 山茱(八錢) 人參(五錢) 當(dāng)歸(五錢) 炒棗仁(八錢) 白芥子(五錢) 麥冬(五錢) 肉桂(三分) 黃連(三分)水煎服。一劑即熟睡,二劑而怔忡定,十劑全愈矣。
此方補(bǔ)腎之中仍益之補(bǔ)心之劑,似乎無專補(bǔ)之功。殊不知腎水既足,而心氣若虛,恐有不相契合之虞。今心腎兩有余資,主客分外加歡,相得益彰矣。況益之介紹如黃連、肉桂并投,則兩相贊頌和美,有不賦膠漆之好者乎!此癥用交合湯亦效。
人參(五錢) 熟地(二兩) 黃蓮(三分) 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劑即睡,十劑全安。
人有得怔忡之癥,心常怦怦不安,常若有官事未了,人欲來捕之狀,人以為心氣之虛也,誰知是膽氣之怯乎?夫膽屬少陽,心之母也,母虛則子亦虛。惟是膽氣雖虛,何便作怔忡之病?不知臟腑之氣,皆取決于膽,膽氣一虛,而臟腑之氣皆無所遵從,而心尤無主,故怦怦而不安者,乃似乎怔忡,而實(shí)非怔忡也。治法徒補(bǔ)心而不補(bǔ)各臟腑之氣,則怔忡之病不能痊;補(bǔ)各臟腑之氣而不補(bǔ)膽之氣,內(nèi)無剛斷之風(fēng),外有紛紜之?dāng)_,又安望心中之寧靜乎!故必補(bǔ)膽之氣,而后可以去怯也。方用堅(jiān)膽湯∶
白術(shù)(五錢) 人參(五錢) 茯神(三錢) 白芍(二兩) 鐵粉(一錢) 丹砂(一錢) 天花粉(三錢) 生棗仁(三錢) 竹茹(一錢)水煎服。一劑而膽壯,二劑而膽更壯,十劑而怦怦者不知其何以去也。
此方肝膽同治之劑,亦心膽共治之劑也。肝與膽為表里,治膽而因治肝者,兄旺而弟自不衰也;心與膽為子母,補(bǔ)膽而兼補(bǔ)心者,子強(qiáng)而母自不弱也。又有鎮(zhèn)定之品www.med126.com以安神,刻削之味以消痰,更相佐之得宜,即是怔忡,未有不奏功如響者,況非怔忡之真病乎!此癥用龍齒壯膽湯亦效。
人參 竹茹(各三錢) 五味子 遠(yuǎn)志(各一錢) 生棗仁(一兩) 白芍(八錢) 當(dāng)歸(五錢) 龍齒(醋淬研末,五分)水煎服。二劑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