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yī)家門路,須要指下明,而后病源悉,藥性熟而后證治投。
是書脈訣、病機、藥性、運氣、掇拾其詞簡義當者,置之前列,正以啟后學之進趨云。
一脈訣,諸儒論載詳明,茲采其切要者錄之,凡診得某脈當?shù)媚巢,脈之生克,病之輕重,一指掌即見。學人須得手應心,神而明之,斯為善學。
一病發(fā)根于臟腑,至為難識,必先知某經虧損,而后知病在某經,必調理某經而后某經病愈。
是書凡內外傷外感之類,條分縷析,論究詳明,使后學知所自來,則攻治投劑,方能箭中鴻鵠。
一治病必先識虛實寒熱,茍補瀉溫涼不得其宜,則將如柄鑿不入m.payment-defi.com/rencai/。茲以經年歷試治法,詳附于各病之下,或補或瀉,或溫或涼之間,自有斟酌,執(zhí)此以治,自然病根悉拔。
一方有古方,有今方。皆歷代醫(yī)師所制,予試其百發(fā)百中者始纂之,其未試者,雖工不錄。此蓋人所共知,故不以姓氏再贅。今方皆太醫(yī)院傳自秘閣,及諸縉紳家藏。當代名醫(yī)與愚父子所制得效者www.med126.com,于各方下每系以姓號官銜,示不忘本也。又有所謂秘方者,乃上方異人所授,不能悉紀其名,惟著以秘方二字。
潛心經二十載,就正閱千萬人,罄南北之奇良,括古今之秘驗,方藥之制,有自來矣。
一制方有全虛全實者,有半虛半實者,有中正和平者,有攻擊殺伐者,有全表全里者,有半表半里者,各明注方下,使后者知合宜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