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胸脘悶滿10余載
    

名師垂教:胸脘悶滿10余載

長春中醫(yī)學院教授  云正華  莊  嚴  肖永林患者,男,63歲,退休工人。1993年5月12日由3位家屬攙扶來診,來后即躺在診查床上。家屬代述其胃脘部連及胸部悶滿堵塞不適,長期食欲不振,食不消化,大便不凋,乏力倦怠,疲勞至極,時常噫氣,夜間睡眠不安10余年,曾去多…

長春中醫(yī)學院教授  云正華  莊  嚴  肖永林

患者,男,63歲,退休工人。1993年5月12日由3位家屬攙扶來診,來后即躺在診查床上。家屬代述其胃脘部連及胸部悶滿堵塞不適,長期食欲不振,食不消化,大便不凋,乏力倦怠,疲勞至極,時常噫氣,夜間睡眠不安10余年,曾去多處經(jīng)多人診治,服用中西藥如胃舒平、胃樂新、樂胃片、胃康優(yōu)、胃鉍治、嗎叮啉、三九胃泰、脾胃舒、香砂養(yǎng)胃丸、健脾丸、大山楂丸等成藥及湯藥無數(shù),均效果不顯,近年來日漸加重,精神郁悶,情緒很差,自覺胃里長東西,身患不治之癥,即將不久離開人世。本月初曾做胸透、胃鋇透、胃鏡等多項檢查,均未見異常改變。但因本人自覺癥狀猶在,根本不相信,認為家屬有意隱瞞其病情,精神、體質狀況日下。經(jīng)人介紹,延余診治。

視其面色灰黃晦暗,形體略瘦,痛苦面容,疲憊不堪,浯聲低微,呻吟不已;舌體胖大,舌質淡紅隱青,苔白厚膩,中部微發(fā)黃,脈沉弦無力。

按之腹部平坦、柔軟,肝脾不大,胃脘部無壓痛,腹部叩診略呈鼓音,心肺聽診無異常。

經(jīng)四診合參,周密分析,考慮此證屬仲景先師所論之“心下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遂診為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痞證。擬消痞除滿,調補脾胃,協(xié)調寒熱之法治之。為其疏方:枳實20g,厚樸15g,黃連10g,干7.5g,麥芽20g,半夏15g,人參1www.med126.com5g,白術15g,茯苓15g,瓜蔞2()g,薤白15g,桂枝重0g,甘草10g,6劑,水煎服。每劑煎3次,每日服2次,早、晚分服。

6劑盡,由老伴倍同來診,面露笑容,主動敘述病情,胸部滿悶癥狀明顯減輕,胃脘部稍舒,但仍有噫氣,舌脈基本同前。余感診斷正確,藥證相符,效不更方,仍用上方減去瓜蔞、薤白、桂枝,枳實、厚樸分別改為15g及10g,加旋復花工5g(包煎)、代赭石30g(先煎)、香附15g,6劑,水煎服。

服罷,該患自己來診,精神狀態(tài)明顯轉佳,病情又見好轉,堵悶感、噫氣基本消失,飲食略增,夜臥較安,大便調和,舌苔薄白膩。繼用上方減去旋復花、代赭石,枳實、厚樸均用10g,加fo手15g,砂仁15g(后下)、藿香10g(后下),6劑,水煎服。

四診時見其氣色明顯好轉,精神愉快,語聲宏亮,步履穩(wěn)健,以往癥狀皆消,飲食、睡眠均可。因考慮其罹患多年,應予以徹底根治。為鞏固療效,又用上方加山楂15g、神曲15g,6劑,水煎服。囑其每日服藥1次,以善其后。

待半月后再見此患時,形神俱佳,身體略胖,與初診時判若兩人。

此患共服藥24劑,10余載宿疾月余而瘳。

【醫(yī)生甲】請老師談—下對此病的辨證思路。

【老師】此患多年胸脘堵悶不適,加之食欲振,食不消化,大便不調,乏力倦怠等,當系脾胃病。一般脾胃病的形成不外乎飲食不節(jié)、勞役過度、精神刺激等幾方面的因素所致。李呆認為“飲食不節(jié)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胃病則脾無所稟受,故亦從而病焉”,“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喜怒憂思,損耗元氣,資助心火,火勝則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颊呋疾《嗄辏烤挂蛏鲜龊畏N原因而得,已不重要,亦不必細究,但脾胃受傷是肯定的。脾胃是元氣之本,元氣又是健康之本,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百病由生。

從現(xiàn)癥來看,其胃脘部連及胸部滿悶堵塞不適,但不痛,按之柔軟,又行胸透、胃鋇透、胃鏡等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當屬祖國醫(yī)學所論之痞證——“心下痞”。主要癥狀是自感滿悶堵塞而不痛,按之柔軟,乃由脾胃素虛,升降失司,無形之寒熱互結于心下,氣壅濕聚,久而痰食交阻,氣機阻塞于胸腹之間而成。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運動的樞紐,升則—卜輸于心肺,降則下歸于肝腎。只有脾胃健運,才能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fā)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正常升降運動。若脾胃氣虛,升降失常,則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九竅,都會發(fā)生種種病證。因而該患又有周身乏力倦怠,飲食不佳,大便不調,睡眠不安等癥狀。又該患病程較長,但無器質性病變,歷經(jīng)多方多法用藥治之,恐有寒溫不適、攻補失當之嫌,終致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痞,依四診所見,其以胸脘部滿悶堵塞為主,應屬實多虛少;舌苔厚膩,中部發(fā)黃,當熱重于寒。宜用消痞除滿散結,調補脾胃,協(xié)調寒熱之法治之。臨床上此類患者并不少見,且多系病程較長,自以為是慢性胃病而屢用胃藥而療效不顯著。

【醫(yī)生乙】老師所用方劑似是仲景之枳術湯與半夏瀉心湯加減而成,請老師談一下治療此證選方用藥之思路。

【老師】說得對。此方確系仲景之半夏瀉心湯與枳術湯加減化載而成,實為東垣之枳實消痞丸,用此方治本證最為恰當。是方載于《蘭室秘藏·卷上·心腹痞門》“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飲食”。由于姜5g,炙甘草、麥芽曲、白茯苓、白術各10g,半夏、人參各15g,厚樸20g,枳實、黃連各25g組成。方中藥物雖僅10味,但卻集仲景先師之經(jīng)方枳術湯、半夏瀉心湯、理中丸與后世著名的四君子湯4首方劑于1方。以方藥測證,該方恰治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痞,癥必見心下痞滿而不痛,不欲飲食,食少不化,體弱乏力倦怠,大便不調等。方中枳實、厚樸同用,且量偏大,重在行氣消痞除滿;黃連清熱燥濕除痞,半夏辛溫散結和胃,干姜溫中祛寒,三者合用,辛開苦降之力尤佳,助枳、樸行氣開痞,且協(xié)調寒熱;因脾胃虛弱,故用參、苓、術、草補氣健脾祛濕;麥芽消食和胃;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合而用之,有消有補,有寒有熱,共奏消痞除滿,健脾和胃,調和寒熱之效。一診用方實則是枳實消痞丸與仲景之枳實薤白桂枝湯合方,方中用瓜蔞、薤白、桂枝旨在增強通陽散結除滿之功,針對其胸脘皆滿悶堵塞而設。二診胸滿基本消失,仍噫氣,遂用枳實消痞丸加旋復花、代赭石,實又寓仲景之旋復代赭湯之意,加香附開郁結之氣,增加降逆止噫之效。后則用枳實消痞九加芳香化濁、開胃消食之品,全面調理脾胃,以增強脾胃的受納、消導、運化、升清降濁之力,終收全功。

【醫(yī)生丙】老師,此患見胸脘部滿悶堵塞,食欲不振,大便不調等癥,為何不考慮足肝郁氣滯,橫犯脾胃呢?

【老師】問得好。但應注意痞證的特點是心下(胃脘部)堵悶不舒而不痛,以手按之柔軟無物,說明內無有形之邪,只是由某種原因導致脾胃之氣機壅滯。氣機痞塞而成,故按之柔軟而不硬不痛。若肝氣郁結,氣滯血滯,或血不養(yǎng)肝,必使肝脈阻滯而脅痛,疼痛的特點是脹痛不舒或流竄作痛,不得轉側,病位當是胸脅部:當然肝氣郁結,橫犯脾胃,可導致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又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或大便泄瀉等癥,倘歷經(jīng)數(shù)歲,肝郁日久,氣滯血瘀,可導致癥癥瘕積聚等,那么除疼痛及脾胃不和之癥狀外,切診時也就不是“按之濡”了。故“但滿而不痛”、“按之濡”是此證的辨證要點。

【醫(yī)生丁】老師,痞證與痞滿或脹滿是否是同證而異名呢?西醫(yī)學中的哪些疾病屬于本證的范疇呢?

【老師】痞證即為痞滿,均指心下(即胃脘部)堵塞不通,胸膈滿悶不舒,外無脹急之形,觸之柔軟,按之不痛的證候。此證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jīng)》中,稱為摲駭、撀鷶、 “否塞”、  摲??? 臟’; 《傷寒雜病論》中則明確指出“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是《傷寒論》太陽病變證中的—個獨立證;后世醫(yī)家所論頗多,且有不同的分類。目前臨床上多以虛痞、實痞分類,且有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之證。痞,亦可作為一個癥狀,出現(xiàn)在其他一些疾病中。臨床上只要以胃脘部痞塞不舒為主者,均可稱為痞證,系脾胃疾病中常見病證之一,西醫(yī)學中的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癥、胃下垂、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胃炎等疾病均屬此范疇。此外,在其他疾病過程中,如出現(xiàn)痞滿癥狀者,亦可參照本病辨證施治。

脹滿則與此證不同。脹滿是指腹內脹急,外見腹部膨隆,甚則腹?jié)M拒按,按之則痛的病證。正如《丹溪之法·m.payment-defi.com/wszg/痞》中所言“脹滿內脹而外也有形,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也”,言簡而意賅,一語道破了鑒別兩者的要點。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