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虛弦為驚。為風癇。
癇癥者。發(fā)則仆地。悶亂無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搐搦;蜃髁舐曊呤且采w癇疾之原。得之驚;蛟谀父怪畷r;蛟谟猩。必因驚恐而致疾。蓋恐則氣下。驚則氣亂?謿鈿w腎。驚氣歸心。并于心腎。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蓄極而通。其發(fā)也暴。故令風痰上涌而癇作矣。內經(jīng)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氣并于上。上實下虛。清濁倒置。故令人仆地。悶亂無知者。濁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閉也。舌者心之苗。而脾之經(jīng)絡。連于舌本。陽明之經(jīng)絡。入上下齒縫中。故風邪實于心胸。則舌自挺。風邪實于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吐沫者。風熱盛于內也。此風來潮涌之象。背反張。
目上視者。風在太陽經(jīng)也。足太陽之經(jīng)。起于睛明。挾脊而下。風邪干之。則實而勁急。故目上視而背反張也。手足搐搦者。屬肝木。肝木主筋。風熱盛于肝。則一身之筋牽攣。故令手足搐搦也。搐者四肢屈曲之名。搦者十指開握之義也;蜃髁舐曊。風痰鼓其氣竅。而聲自變也。譬之弄笛焉。六孔閉塞不同。而宮商別異是也。
夫癇之為病。角弓反張。手足搐搦?谕孪涯K自曝i圈風也。亦因金衰木旺。生風外出。
驚邪入內以致之。蓋癇病一月數(shù)發(fā)者。易治。周年一發(fā)者。難治。虛實之判也。實則即攻之虛者先補可也。治法。當先以瓜蒂散吐之。用甜瓜蒂為末。每服一錢。井水調一盞投之。
即大吐。后熟睡。勿令驚起即效。后以湯藥調理。
一論癇者。宜下宜吐。茶子喜涌而能吐頑痰。宜取一升。搗爛。煎湯服。得大吐便止。
一論諸癇神智不寧。時發(fā)狂躁。多言好怒。面容不澤。
定神至寶丹
生地黃(姜汁炒五錢) 橘紅 貝母 白茯苓(去皮) 黃連 遠志(去心) 石菖蒲酸棗仁(炒) 枳實(麩炒) 栝蔞仁 天花粉 甘草(少許)
上銼。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論癇者。痰涎壅并然也。
加減導痰湯 主方神效。
南星(姜制) 半夏 陳皮(去白) 白茯苓(去皮) 栝蔞仁 枳實(麩炒) 桔梗 山梔子 黃芩(各一錢) 黃連(姜炒一錢) 甘草 木香(五分另研) 辰砂(五分為末)
上銼一劑。生姜煎。入竹瀝、姜汁。磨木香末。調辰砂同服。
一論癇屬氣血虛。而兼痰火者。此攻補兼施。平肝解郁。清火化痰。除眩暈諸癇之癥。
清心抑氣湯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白術(去蘆炒) 白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 半夏(姜汁炒)枳實(麩炒) 竹茹 石菖蒲 黃連(姜炒) 香附(炒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 川芎人參 遠志(去心) 甘草(各四分)
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一論大人小兒。忽然昏暈倒地。五癇之癥。
朱砂(水飛用豬心一個割開入砂末五錢濕紙包漫火炙熟取砂凈入后藥豬心病患空心食)
南星(沸湯浸三次銼姜制二兩) 巴豆仁(五錢鍛石一碗炒紅入仁在內灰冷取仁將灰又炒又以仁在內再炒揀出用草紙捶去油灰不用) 全蝎(去頭足尾炙二錢) 龍膽草(二兩)
上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姜湯送下。
一論風癇搐搦。心志發(fā)狂。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數(shù)日不愈。逾垣上屋。
妄言罵詈。不避親疏。妄見鬼神。一切潮熱。及風中厥逆。牙關緊閉。并可治之。
三圣散
防風(去蘆三兩) 瓜蒂(炒二兩) 藜蘆(去苗加減用或一兩或半兩或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用齏汁二盞煎三沸。濾于大碗中。再用齏一盞。煎渣三沸。卻入先煎藥同熬三沸。澄清。候溫。徐徐投下。不必盡劑。吐。如吐不止。煎m.payment-defi.com/zhuyuan/蔥白湯咽三五口。立解如不吐。再加服之。如服藥多。不吐出涎。再飲齏汁鹽湯各一二盞投之。如不出。以光釵喉中探引。即出矣。須用白盆一個。黑盆不見涎形狀。吐出青黃涎沫二三升為效。吐罷之后。吃微溫白粥一二頓。
此三圣散。汗吐下三法俱行。防風發(fā)汗。瓜蒂下泄。藜蘆涌吐。凡用法則禁忌癥候。小者勿服。病久雖合吐。勿服。吐血人勿服。主病不正勿服。眾口不能正勿服。先正病患心神。居凈室中。善侍病者一二人。溫克和柔。善誘病患則妙矣。提防吐后眩暈。跌撲呼叫。病患既吐必損津液作渴。與冰水及新水。降心火。勿食熱物。
一論諸風螈 。不能言語。怔忡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倦。心氣不足。神志不寧。驚恐憂慘。虛煩少睡;虬l(fā)癲狂。小兒驚癇風搐。大人暗風羊癲風癲。發(fā)叫如雷。其效如神。
千金保命丹 侍御何中寰經(jīng)驗。
朱砂(二錢) 珍珠(一錢) 膽星(三錢) 甘草 麻黃(去根節(jié)) 白附子(炮) 雄黃薄荷(各一錢) 防風 琥珀 金箔 牛黃(各一錢) 僵蠶(炒) 犀角 麥門冬(去心)枳殼(去穣) 桔梗(去蘆) 地骨皮 神曲(炒) 白茯苓(去皮) 白術(去蘆) 人參(各三錢)遠志(去心三錢) 柴胡(三錢) 天麻(一錢) 膽礬(一錢七分) 冰片(少許) 黃芩(七錢)麝香(少許) 紫河車(七錢) 天竺黃(一錢) 荊芥(七錢) 蟬蛻(一錢七分) 川芎 牙皂(各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用蠟包裹。用時取開。每服一丸。薄荷煎湯磨化下。不拘時服。忌豬羊肉蝦米胡桃動風之物。
一參伯王 庵公子;及B七年。諸醫(yī)罔效。召余治。以追風祛痰丸、安神丸。二丸兼進半年而愈。
逾四年未發(fā)。復因不善保守。病發(fā)如前。差役復求余治。余以此方制藥一料。投之輒效。迄今數(shù)年不發(fā)。氣體已撤消矣。余因此方治癇屢驗。故名曰
醫(yī)癇無雙丸
南星(一兩) 半夏(一兩二味用白礬皂角生姜m.payment-defi.com/shouyi/煎湯浸一日夜透切片隨湯煮干去礬皂姜不用)
川芎(三錢) 歸身(酒洗) 軟石膏(各一兩) 天麻(七錢) 僵蠶(五分) 生地黃(酒炒一兩)荊芥穗(五錢) 辰砂(五錢) 川獨活(五錢) 烏犀角(五錢) 白茯苓(去皮)參(各一兩)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 麥冬(去心) 白術(去蘆油) 陳皮(去白各五錢) 酸棗仁(炒五錢) 黃芩(三錢) 川黃連(去毛五錢) 白附子(煨) 珍珠 甘草(各三錢) 金箔(三十片)
上為細末。好酒打稀糊為丸。如梧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招陌诇拖。最能祛風化痰。降火補益。養(yǎng)血理脾。寧心定志。輕者半料奏效。重者全料。
一兒十五歲。御女后。復勞役?荚囀б;及B癥三年矣。遇勞則發(fā)。用十全大補湯。
加味歸脾湯之類。更以紫河車生研如膏。入蒸糯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三四服而痊。后患遺精。盜汗發(fā)熱。仍用前藥。及六味丸而愈。此方治癇。不拘老幼皆效。
一治驚癇方。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 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姜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