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在中國歷史悠久,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李汝珍的《鏡花緣》中,就精彩地記載了應(yīng)用中醫(yī)藥的例子。如中藥
雷丸(寄生蟲藥)作用與功效的介紹,令人過目不忘,印象極深;而在描述旅途中種種遭遇的同時,又很具體地記載了中藥急救技術(shù)和備急中成藥。
書中27回中講到唐敖生病,被暑熱熏蒸,感覺頭昏頭暈,向多九公討“街心土”服用。多九公說:“你不過偶爾受些暑氣,只消嗅些‘平安散’就好了”,立即取出一個小瓶,唐敖接過,揭開瓶蓋,將藥末倒在手上,嗅了許多,打了幾個噴嚏,頓時神清氣爽。其處方是:
西
牛黃四分 煅
石膏二兩 大赤
金箔十張
冰片六分
麝香六分
蟾酥一錢
火硝三錢
滑石四錢。將上藥共碾為極細未,用瓷瓶收貯,不讓透氣。
多九公介紹其功效說:“專治夏月受暑,頭目昏暈,或不省人事,或患痧,或
腹痛。吹入鼻中,立時起死回生。如騾馬受熱暈倒,將此藥吹入即蘇,故又名‘人馬平安散’。古方用
朱砂配合,老夫恐他污衣,改用白色。”看來,這的確可以作為夏季長途旅行的備急中成藥。
《鏡花緣》一書論及中醫(yī)內(nèi)容較為全面,內(nèi)外婦兒諸科內(nèi)容無一不有,涉及的病癥包括:
中暑、
痢疾、跌打損傷、胎漏(先兆
流產(chǎn))、飽脹、痘疹、小兒驚風、
便血等。
作者對中醫(yī)醫(yī)理的闡釋有相當?shù)乃,如對小兒驚風的醫(yī)理作如下分析:“小兒驚風,其癥不一,并非一概而論,豈可冒昧亂投治驚之藥,必須細細查他是因何而起。如因熱起則清其熱;因寒起則去其寒;因風起則疏其風;因痰起則化其痰;因食起則消其食。如此用藥,不須治驚,其驚自愈,這叫做‘釜底抽薪’。再以足尾俱全的活蝎一個,用鮮
薄荷葉四片裹定,火上炙焦,同研為末,白湯(米湯)調(diào)下,最治驚風抽掣等癥。蓋蝎產(chǎn)于東方,色青屬木,乃是厥陰經(jīng)之要藥。凡小兒抽掣,莫不因染他疾引起風木所致,故用活蝎以治風,風息則驚止,如無活蝎,或以腌蝎泡去咸味也可,但不如活蝎有力!睆闹锌梢姳孀C清楚,用藥細膩,辨證與辨病有機地結(jié)合而選藥極為恰切。
另外在27回中,唐敖到了巫咸國患了痢疾,多九公為他調(diào)劑一張藥方,服后痢疾便止。此方的加減化裁,也非常詳細。
此外,書中也穿插了一些虛構(gòu)的情節(jié),借以嘲弄一些醫(yī)療陋習和庸醫(yī)。如22回中,作者借林之祥的口痛快淋漓地怒罵那些不學無術(shù)、草菅人命的庸醫(yī):“醫(yī)書也未讀過,又不曉得脈理,竟敢出來看病,豈非以人命當耍么?”